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手性旋光异构体德氮吡格(TNBG)对6株人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运用MTT法检测手性TNBG对6株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油红O染色法观察QGY-7701细胞中脂质聚集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手性TNBG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影响。结果手性TNBG能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油红O染色提取显示QGY-7701细胞内脂质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有s期细胞增加,并且手性TNBG还能诱导QGY-770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手性TNBG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使肿瘤细胞产生脂质聚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效应。总体看(+)TNBG体外抗肿瘤活性比(-)TNBG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NBG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情况,初步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裸鼠复制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持续5周。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裸鼠生存状况。实验结束时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脂、肝、肾功能;摘取裸鼠肿瘤及主要脏器组织作苏丹Ⅲ染色观察脂质沉积情况。结果TNBG对移植瘤的抑瘤率为60.1%;各实验组裸鼠血脂、肝、肾功检测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丹Ⅲ染色显示给药组裸鼠主要脏器组织内无脂质沉积,而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脂质沉积。结论TNBG对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毒副作用小,抗肿瘤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