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揭示不同水碳管理对稻田土壤N2O浓度产生的影响,将控制灌溉技术与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相结合,采用微电极技术,观测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稻田土壤N2O浓度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1~6d内,控灌稻田土壤不同深度N2O浓度小于常灌稻田,施肥后第8天开始,控灌稻田土壤不同深度N2O浓度均显著大于常灌稻田(p<0.05),且2种碳管理模式下规律基本一致;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控灌稻田土壤浅层(0~1cm)N2O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在较深处(1~3cm),秸秆还田N2O浓度显著大于施用有机肥(p<0.05),2种碳管理模式对常灌稻田N2O浓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控灌模式配施有机肥N2O浓度小于其他模式,施加分蘖肥后,CM(控灌+有机肥管理)处理N2O浓度均值较CS(控灌+秸秆还田管理)、FM(常灌+有机肥管理)处理分别小35.1%和24.8%,差异显著(p<0.05),CM处理略小于FS(常灌+秸秆还田管理)处理,施加穗肥后,CM处理N2O浓度均值较CS、FS、FM处理分别小45.5%、33.7%和18.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水稻控制灌溉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机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稻田N2O排放进行原位观测,同时观测土壤水分状况、表层土温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等影响因子,分析控制灌溉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稻田相比,控制灌溉稻田土壤脱水促进了稻田N2O排放,而复水则导致N2O排放通量迅速减小;控制灌溉稻田N2O排放通量的峰值均出现在肥后8~10 d土壤脱水至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为78.1%~85.3%时;表层土温不是控制灌溉稻田N2O排放的决定性因素,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控制灌溉稻田N2O排放通量的峰值主要出现在土壤Eh为+207.5~+275.2m V,低于+120或高于+300 m V时没有明显的N2O排放.将施肥后控制灌溉稻田的WFPS保持在85.3%以上能有效地减少其N2O排放,从而降低其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水氮调控对水稻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实现节水灌溉条件下水肥的高效利用,以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水氮调控对水稻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施氮量N对水稻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最大;土壤水分W和控水阶段S的重要性相当,并列第2位。(b)以水稻叶片荧光参数最优为目标,确定各因素最佳水平,得出最佳试验组合为N3W2S2和N3S2W2,即高施氮量(300 kg/hm2),控制灌溉标准,拔节孕穗前期进行土壤水分控制。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温度、土壤质地和肥料施用等)、已有农田土壤N2O排放减排措施及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a)探究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内在机制;(b)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c)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