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土壤有机质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土壤有机质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构成的重要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综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研究方法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及进展情况.森林凋落物、土壤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土壤有机质又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近年来,科研学者在沿用经典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同位素示踪等一些先进方法对土壤有机质性质进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由于土壤有机质结构复杂,长期以来对土壤有机质的结构、反应及其转化仍未能完全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目前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及水土流失情况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1)重点轻面,对生态恢复过程研究不多;(2)重植被调查,而对土壤环境变化研究较少;(3)对迹地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研究不多等问题,提出迹地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与生态恢复过程相结合,应展开对采伐迹地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因子的地下0.4m和地上1.5m的立体空间层次的综合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部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小气候及植被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暗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多条大江大河的上游和源头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原始林被大规模采伐,形成大面积采伐迹地灌丛和草丛,其生态屏障功能逐步减弱,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因子变化。本文综述目前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小气候、植被演替的研究现状,指出森林采伐后引起迹地小气候发生剧烈变化,导致迹地植被物种组成、盖度、生物量、生理生态因子等随着人为对其的不同干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指出今后应加强:(1)暗针叶林采伐迹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2)加强人工造林树种的筛选;(3)采伐迹地0~1.5m下垫面小气候立体综合定位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