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吴鋆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48-149
在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整个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练员应把心理学理论研究、运动训练与比赛实况相结合,提炼出培养运动员积极心理的有效办法,发挥其对训练及比赛过程产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计算机科学概论》为实例,详细地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首先,对乔伊斯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进行了扩充,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并给出了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然后,结合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用多媒体、讲解、网络课件、实验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应用于教学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槽氢气泡流动显示和PIV实验研究了圆柱尾迹与平板前缘发生直接撞击后平板边界层旁路转捩特性,包括边界层旁路转捩前期拟序结构演化及其对流场统计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尾迹撞击平板后能在平板上表面近壁区生成尺度较小展向涡;这些展向涡或者是尾迹涡被平板前缘切割后在近壁区残留部分,或者是由过前缘尾迹涡所诱生成.近壁区展向涡生成使边界层内流向速度脉动最大值在早期即出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尾迹对平板撞击作用主要体现在圆柱尾迹中发辫涡结构在流经平板前缘时被撕裂,受RDT机制作用在流向上被迅速拉伸形成近壁区流向涡.其后取代展向涡与条带一起成为近壁区主要流动结构,使流向速度脉动最大值出现二次增长.实验中转捩前期近壁区流体同时感受二维动和三维动,使转捩进程相比于尾迹与边界层不发生直接撞击时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速摄影测试技术获得了液滴的3种典型变形破碎模式:振荡变形、剥离破碎和爆炸式破碎.定量研究了不同破碎模式下液滴形态的变化过程,发现在液滴演化的初始阶段3种工况的液滴增长曲线几乎重合.当液滴展向宽度增长到初始直径的3倍左右时,液滴受气流剪切作用开始剥离出颗粒.在液滴形态的发展过程中爆炸式破碎与剥离破碎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Theofanous提出的"爆炸式破碎模式非独立存在"的观点,符合以作用机理为依据的液滴破碎模式分类.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研究了液滴破碎雾化过程中液滴内部微小颗粒的分布,发现气流速度的增加增强了背风面反向涡对的强度.气流的剪切和夹带对液滴的破碎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