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萨顿科学人性化的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顿科学人性化的理想与追求,实质是要使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协调,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相统一。这一理想的实现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又具有现实可能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可能终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全国《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教育部社政司委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社科部承办、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的“全国高校理工科《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0月 2 6 - 2 9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朱训同志、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徐维凡同志、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国政同志和刘孝廷、张明国、赵建军三位副秘书长、广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广西师范大学党委阳国亮副书记、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马雷同志 ,以及来自全国 4 6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 6 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费氏与第二代SSK后现代科学知识观既相通又不尽相同."告别理性"表征了费耶阿本德的激进历史主义科学知识观,而"制造知识"可谓SSK建构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典型特征.从前者到后者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必然进路.后现代科学知识观不仅没能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反而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泛文化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个演变和进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到科学定义的间断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它的连续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又具有革些相同的特征,或某些主要特征只存在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有”或“无”的区别,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不可简单地加以断言,也不应该以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定义及特征作为评判标准,退一步来说,即使以西方近现代科学作为评判标准,在“连续统”观念下仍可得到中国古代有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指出,人类知识大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知识”,这种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桥梁,它的“支援成分”是不可解蔽的。波兰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解蔽科学知识不仅必要且有可能,SSK试图沿着波兰尼的线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然而,其结果却导致了“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论,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因此被彻底消解了。这种解蔽显然是过犹不及的,其后果是在客观上对萨顿、波兰尼等人倡导和实践的科学人文主义的叛逆与反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此 ,我们既应充满信心 ,同时又要充分估计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勇于迎接挑战并不断排除困难 ,才能最终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不少。譬如 ,我国农村发展严重滞后 ,农民收入偏低。 2 0 0 0年底实际数字只有 1 0 66元 ,离全面小康社会的本项标准80 0 0元相去还甚远。显然 ,没有近 8亿农民的小康 ,就谈不上全面小康。要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关键。另一个重大困难是 ,西部发展明显比东部落后 ,两者之间的差距目前相当大。以人均年国民…  相似文献   
7.
浅谈主体·主体性以及现代科技对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是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关键条件.因此,人们愈来愈加关注制约主体性的因素.人的主体性及其实现无疑受到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和个人因素的制约.比如,生产力状况制约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们,其主体性也有极大差异,个中原因是人的主体性不仅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还要受到主体素质的制约.人的素质主要有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和主体能力等.在当前科学知识高度发达的时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人们的主体性的影响日趋显著.现代科学对主体、主体性有加强、深化的一面,又有削弱、制约的一面,其实质是以人类自身的成果再向人类提出更深刻、更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瑞雄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30-37,,13,
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两种文化或说科学与价值由此得以融合。波兰尼似乎为萨顿科学人性化的主张寻到了一种具体途径,然而,他的理论虽说必要却不充分,要实现萨顿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科学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顿首倡的科学人文主义,在西方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在中国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快速演进,其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弘扬了萨顿的核心思想,既克服了科学主义的缺点,又超越了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狭隘性。具有开放性、人本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的中国特色,从而是“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它对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实践,对促进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危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科学真理危机、科学价值危机和科学生存危机。海德格尔所关注的是科学价值危机,他对这种危机的批判与解决是要通过技术的本质揭示和“追问”来达到。他的观点和途径存在着根本性缺陷,目的也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