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走向科学技术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继续向前推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制化?所谓"走向科学技术学"的方案当是一种可能的途径。该方案实现了每一分支学科的学科性质单一化、较好地解决了与国际接轨问题、在建制上为争取一级学科提供了方便等。因此,不妨推动科学技术学发展起来,让实践检验"走向科学技术学"方案的得失。不过,需要指出,科学技术学作为推进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一种可能途径,也有若干局限性和缺点:1.办科学技术学系存在不小的困难;2.科学技术学对边缘化问题的解决并无明显推进;3.在与科学学的关系上容易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2.
3.
4.
 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年来,拥有最新的电子设备或者应用程序一直是地位的一种象征。这种事情很快就要发生改变。根据专家们的预测,2015年将成为‘反科技年',人们将开始抛弃电子设备、社交网站以及其他科技产品,转而追求简单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伦敦通讯机构Hotwire 的《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告诉我们:"科技产品人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应用程序、网站和其他屏幕上的广告不断增多。"就是说,科技产品带来广告泛滥这一消极后果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这一报道看似耸人听闻,其实它所涉及的是以下3 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的研究现状表明,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科学译著文本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在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和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两个领域所表现出的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亟待加强.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无意和有意两种变异可能,而无意变异又具体表现为传教士"理解变异"和"口授变异",以及中国人的"笔述变异".因此,对照翻译底本和今人译本钻研当时的科学译著并深入思考这些变异背后的文化含义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复兴两大领域.研究儒学与科学关系拟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是:(1)以儒学、科学、基督教的互动关系为背景;(2)区分科学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表现形式;(3)把握中国传统科学与西学冲撞与融合的主线;(4)以科学译著的文本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默顿科学规范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顿科学规范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阐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需要;由纳粹主义所引发的政治论战的一部分;功能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发展。默顿所提出的四条规范旨在从不同的侧面堵塞个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污染科学知识内容的渠道;它基本上表达了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默顿科学规范尽管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但它是有一定根据的“应然”。在科学实践中,它是引导科学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目标和理想,值得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29日至31日,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薛凤祚故里淄博市临淄区召开。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山东自然辩证法研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对一定价值目标的执着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的话,那么,对于作为科学认识主体的科学家群体而言,其主导价值追求就是探索真理.确切地说,是探索自然界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马来平蔡元培说:"严氏于天演论外,最注意的是名学,......严氏觉得名学是革新中国学术最重要的关键。"(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严复本人则对自己翻译《穆勒名学》的工作,给予了异乎寻常的估价:"此书一出,其力能使中国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科学的认识由浅入深,迄今已较全面、深刻,但也明显存在若干缺陷: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对科学活动的社会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关于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夸大科学的可计划性;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欠缺等等.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当务之急是:(1)端正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 (2)清醒认识科学的限度和局限性,让公众对于科学的认识更加客观:(3)高度尊重科学的自主性,继续推进我国的科技体制建设;(4)正确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缩小并恰当运用计划科学手段;(5)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着力普及现代科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