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自1997年以来的过去十年间,分别在德国、美国、英国、美国、荷兰召开,其主题分别为"技术哲学的进展"、"技术空间"、"技术与自然"、"技术与全球社会"、"技术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圈(STSB)"的主题下,第23届国际科学技术与社会(IASTS)会议探讨了科学技术与能源、生态、公共政策、教育、法律、工程等领域的关联性等问题.本文集中于STS与能源论争及能源政策、STS与绿色技术论争及绿色技术发展、STS与生态教育论争及生态教育未来等三个层面,分析了目前国际STS学界对生态系统关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雅克·埃吕尔与托马斯·休斯都将技术看作一个系统,但由于"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研究范式的"分立",两人的技术系统观尽管存在着相似性与互补性,在研究起点和研究进路上却各具特色。可以将休斯"技术系统方法"的历史分析框架视为埃吕尔自主论的技术系统观的一种反动,只是休斯矫枉过正,从理论的一极走向了另一极。正是以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为中介,技术哲学在寻求经验基础的过程中,向跳脱经典技术哲学决定论的渊薮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4.
“技术知识的哲学反思”国际技术哲学会议 ,于2 0 0 2年 6月 13— 15日由荷兰的埃德霍温理工大学(EindhovenofUniversityofTechnology)举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大学陈凡教授应该校技术哲学与伦理学系主任A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在社会中的形象的不同认识。从由于科技水平低下而使人们对自然敬畏,到科技的发达而使人们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进而形成技术统治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再到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而使人们对技术产生困惑,技术在人们的心目中也逐渐演变为斯芬克斯、宙斯、撒旦等形象,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的不同态度。对新时代,或当人类逐渐走向后现代社会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技术的社会形象问题,从科技史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历史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现时代技术问题以及由于技术应用而出现的社会问题,还应该依靠技术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进而走向技术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6.
以J.C.皮特2000年出版的代表作《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一书为起点,概述了皮特技术哲学思想基本观点以及所引发论争的焦点。分析了“皮特现象”,即国际学术界对皮特技术哲学的反响。以此指出,我们应注重技术哲学的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