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线,以南北两个玉文化中心为背景,从玉器的出土情况、质地、数量、质量和器物组合以及玉器加工技术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阶层差异、社会分工以及社会进步情况等,探讨了良渚文化玉器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青金石产地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金石是一种最古老的玉石,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概述了青金石的产地来源和使用历史。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以及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来自阿富汗、俄罗斯贝加尔湖等地的几个青金石样品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了不同质地青金石的不同成分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伴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差异为探寻青金石的产地来源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感应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古代玻璃研究的现有成果,从科技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是东汉以前)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应加强对西周到战国时期中国出土的釉砂、玻砂、镶嵌玻璃珠(含陶胎镶嵌玻璃珠),以及伴随古代玻璃同时出土的绿松石等文物的科技研究,并结合对中国古代陶瓷和冶金技术的研究,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浙江省余杭良渚遗址群(反山、瑶山、汇观山和塘山遗址)出土的玉器. 利用PIXE,XRD, 激光Raman 无损分析方法测试分析了百余件玉器的化学成分、物相和结构. 结果表明, 这些玉器主要属于透闪石和透闪石-阳起石. 讨论了透闪石玉料在玉器中的应用与新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的关系. 首次测定了透闪石型玉器和玉石的微量元素含量, 从分析中获得了2 种不同地质成因的透闪石与所含微量元素的关系, 探讨了良渚遗址出土的透闪石型玉器的玉料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河南淅川徐家岭出土中国最早的蜻蜓眼玻璃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南省淅川徐家岭出土的属战国早期的蜻蜓眼玻璃珠.利用质子激发X光荧光技术(PIXE)和X光衍射技术(XRD)等无损分析方法测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确定了蜻蜓眼珠的基质为玻璃态物质,其化学成分表明该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系统(Na2O-CaO—SiO2).通过与古代(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蜻蜓眼玻璃珠的纹饰和化学成分的对比,认为徐家岭出土的这批玻璃珠可能从西方传入.  相似文献   
6.
蛇纹石质古玉器的无损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纹石玉是我国利用最早的玉石之一.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技术对我国出土的古玉器以及辽宁省岫岩县出产的蛇纹石玉石进行矿物特征分析.通过对古玉器和玉石的对比研究,成功地对古玉器中的蛇纹石质玉器进行了无损鉴定,总结得出了蛇纹石质古玉器的无损鉴别方法,对于深化我国古玉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量元素特征分析有助于探索古玉器玉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