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的数字化技术可从周易象数观的"象与数"相互转换中,发现其思想源头.正如西方的"原子论"可溯及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原子"概念和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周易的"二进制"功能一样.<系辞>说象,拟诸形容而有象与极数而定象,说明了模拟和数字的两种过程.河图、洛书的图像,隐含着诸多神秘的数字关系,是世界上图像和数字之间完美结合的典范.邵雍给六十四卦赋以数字有两套系统:一是卦象的序数(含"加一倍"法);二是卦象的所当之数.周易的"数字化"思想,的确是开了先河.周易象数观的确有再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出发,对2006年末安倍晋三访华以来中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在理解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要义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国家战略反映国际身份认同、国际身份认同影响国家利益认识、国家利益认识又作用于国际关系的逻辑,从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两方面来分析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时性角度入手,分析了福柯主体之思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第一阶段(1970年以前)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福柯发现大写的主体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的建构,"人"的历史并不长,并即将消亡。第二阶段(1970~1976年)是福柯的权力谱系学时期,在这一阶段福柯转向了对现代个体的生存考察,并发现了个体背后所隐藏的支配的力量——权力与知识的共谋。第三阶段(1976年以后)则是福柯伦理谱系学时期,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设想,为被规训的个体如何实现一种有个人风格的生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叙事实践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恰恰以一种断裂的方式背离了此类小说的类型传统。然而,究其实质,这正好体现了《好逑传》的价值取向:对异化的理学实践的批判,对理学思想的时代回应。从此出发,我们能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描绘世态人情的叙事作品在整体发展上呈现一种由情的叛逆到理的认同的趋向,而这种趋向,恰与当时社会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把刘震云的小说划分为两种类型,对其小说的视点、叙述者、被叙述者、整体价值倾向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大体认为他小说的视点发展是由“他”到“?”,整体结构则由局部的反讽到全面的建构与解构,而这一切,与他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