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世界3到虚拟世界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已经开始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虚拟世界。如何确定这个世界的本体论地位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认定虚拟世界是对波普尔意义上的世界3的超越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实在论——计算实在论。我们主张,实在的本质是计算,而虚拟实在和物理实在则是计算本质的两种实现方式,因此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在本体论上具有计算对等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进一步论证了虚拟世界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并从它的可理解性反过来为物理世界的可知性作出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科学技术中,为了解决某一学科中的问题或催生新的学科而借用另一相关学科中业已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已经颇为常见。不过,能像人工智能(AI)学科这样,能够利用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技术科学中的如此众多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其问题的,也许尚绝无仅有。作为一门年轻而又前沿的学科,人工智能一开始便是多种相关学科和技术综合的产物。而如今乍看,许多似与其并无多少关联的学科(如物理学、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现业已,或正在用于解决AI的问题,以致几乎形成了一幅“条条道路通AI”的壮观风景。不仅如此,由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中的达尔文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是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却一直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责难和攻击.本文运用科学哲学中关于理论评价的增殖力标准,论证了认知计算主义是一个很有力量和前途的研究纲领,同时指出计算与其物理实现可分离的预设是它的软肋,最后分析了为消除这一软肋认知计算主义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关于计算的若干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无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然而,人们对于究竟什么是计算却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看法。本文基于对计算概念的拓展过程和不同诠释的考察,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关于计算的广义规定,即计算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与计算概念密切相关的丘奇-图灵论题和正在兴起的泛计算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探寻科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整个科学事业,但事实上在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从兴起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科学哲学家的视野基本局限于科学版图上的一个以物理学为中心的亮区,故传统科学哲学(指二十世纪)的问题、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针对这一亮区而形成和展开的。然而,随着科学疆域的不断改变和扩大,原有的亮区暗淡了,新的亮区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人工智能为中心,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其他分支和认知科学。实现这种转移的一个经验标志就是科学共同体中最优秀的青年学子已经不再迷恋物理科学,而纷纷会聚到新亮区及其周围。鉴于科…  相似文献   
7.
探索复杂性的计算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物理的丘奇-图灵原理,从方法论上对运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复杂系统的依据,有效性和不完备性作了探讨,同时分析了物理的丘商-图灵原理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大课题。本在较为抽象的层次上分析了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成因以及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并据此探讨了两之间加强互动对科学哲学的新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佩帕的根隐喻理论,机械论的根隐喻是机器。几个世纪以来,借助于机器隐喻,科学和技术的变迁已经几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同时机器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机器,而当代计算主义把宇宙视作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因此它是机械论的一个新版本。目前,计算主义的思想正向科学技术的许多前沿领域渗透,表明机械论的世界假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增殖力。  相似文献   
10.
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心灵与机器”会议于2007年6月8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从事人工智能、认知科学、逻辑学和科学哲学的20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