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金在权基于随附性/排除论证排除了自主的心理性质。对随附性/排除论证的3种批评意见——该论证存在不自洽性、否定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是不合理的、该论证的普遍化将导致一切宏观性质失去因果效力——或者曲解了金在权的本意,或者超出了物理主义的框架,从而超出了论证的前提。随附性/排除论证能够在物理主义内部形成对自主心理性质的消解,但不能形成对突现论的反驳。  相似文献   
2.
关于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的博弈论解释一直存在均衡选择的问题。范·罗伊和赛文斯特的超规约信号博弈模型的简单期望收益推理所依据的"同情指数"概念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可能对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进行明确的限定。IBR推理的假设符合直觉,可以适用于一般情况下间接言语行为的博弈解释。通过在IBR框架中引入"高阶信念"的概念,可以建立一个关于话语表达信号博弈的强IBR推理模型,这能够把对话双方的同情指数量化,并明确限定间接言语的使用条件。与弗兰克的基本IBR推理模型相比,强IBR推理放弃了等先验信念假设,通过引入概率变量考察交际双方的相互信念对其期望效用的影响,因而对实际交际情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功能神经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运用反向推理策略来建立和评价各种认知假说。科学哲学家们在讨论反向推理的性质时多把反向推理当作演绎或归纳,企图从有效性和可靠性角度来分析反向推理的合理性。分析表明,这个做法是失败的。反向推理中演绎和归纳交织在一起,同时还要参照其他认识论价值标准,应当被理解成一种溯因推理。反向推理作为溯因推理不仅对形成新假说有启发作用,也能够以最佳解释推理的形式对竞争假说做出筛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