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问题是物理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问题,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物理测量进行考察,提出了“测量语境”的立体概念,深刻地揭示了测量的本质,为了便于分析,根据测量语境与测量精确性的关系,对“测量语境”的模型作了简缩,并在简缩模型中,充分地论证了语境分析的意义及模型的可行性,使测量得到清晰且系统地阐释。  相似文献   
2.
3.
超弦--大自然的"琴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弦理论的基本思路概要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 ,“你要知道梨子…… ,就要……。而你若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 ,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现代科学告诉我们 ,包括梨子在内的世界万物都由原子所组成 ,而原子又由电子与夸克所构成。然而 ,根据最新的超弦理论 ,所有这些粒子实际上又都可以分析为在超微小尺度上振动着的一根闭合的弦。也就是说 ,一切物质 ,作为其终极实在的不是点状的粒子 ,而只是细线状的小环。被人们认作粒子的 ,实质上都像一根无限纤细的橡皮筋 ,或似一根振荡、跳动的丝线。在超弦理论中 ,把这种作为宇宙万物结构与…  相似文献   
4.
回眸历史慨而慷--《自然辩证法通讯》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真考察了我国科学哲学界权威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历史沿革,从文章类型、作者年龄、作者地域分布等计量方面详细分析了20多年来该杂志的概况,从而纵横地透视了《通讯》的整个历程,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清晰的动态画面。在这里,谨以此文纪念该杂志25周岁,祝愿她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语境分析方法是语言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修辞学转向”的必然结果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自然选择。语境分析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映射,是语境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互动的很好案倒。本文首先介绍隐变量理论的诞生、基本思想、目的和核心内容,然后以历史为线索,讨论隐变量理论的三种类型——非语境隐变量理论、语境隐变量理论和定域隐变量理论,展示了隐变量理论形式体系逐步语境化的过程,清晰再现了语境分析方法在物理学形式语言上的映射,案例性地理解语境分析方法在量子理论中的应用,是语境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深入渗透的体现,也是语境分析方法推广应用的案例性补充。  相似文献   
6.
模态解释:量子力学的新图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难题”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困惑之一。本文所介绍分析的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量子力学做出了解释,它不仅是对“测量难题”认识的最新发展,也是对物理学哲学最新发展主题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是我国首部详细记载制曲工艺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其中的神曲工艺以神曲独特的发酵和糖化能力被视为中国古代制曲技术的代表。神曲工艺流程涉及择时、选料、培育等方面的内容不但与现代制曲工艺的科学性相耦合,且其自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神曲工艺是中国古代制曲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综合体,深入分析其催生因素时,可以发现神曲工艺与其所处的社会的环境、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神曲工艺及其催生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传统技术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新图式,促进了传统技术研究视角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科学哲学的元理论研究和具体科学的哲学研究。一般地讲,前者是指科学说明、科学推理、科学评价、科学发展模式、观察与理论等研究,还可以包括著名科学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研究;后者是指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具体学科理论本身的哲学研究。科学哲学的元理论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三份权威学术期刊2004—2013年的文章类型、作者群进行详细而全面地统计研究分析,梳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期刊十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实在论教程》(郭贵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是迄今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阐释科学实在论的著作。这是作者十四年来孜孜砣砣、潜心研究的心血结晶。作者在阅历丰富的基础上,以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