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首先以心智科学的发展史为线索,从宗教、哲学与心智科学的关系入手,对心智科学的历史、现状和研究内容做了深入分析。接着以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问题为线索,分析了心智的起源和性质、心智与语言的关系、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类智能与进化的关系等心智科学的重要领域。本最后提出心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疑难和悖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John R.塞尔的“中文房间”模型,认为它是对包括图灵标准在内的已有人工标准的挑战。本文继而对“中文房间”模型的逻辑基础问题进行讨论,指出基于二值逻辑的二进制计算机系统只能是非智能型的,智能计算机系统需要使用除经典二值逻辑以外的更多的逻辑系统和方法。作者给出了多值逻辑理论计算机的一些例子。本文最后指出,塞尔的“中文房间”模型应该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新标准。塞尔标准的意义在于:它说明机器智能是有限度的,机器智能永远不可能超过人类智能。因此,它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恒久适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库恩的范式自一提出,就受到众人关注,同时也引来了种种诘难。本文认为,这些诘难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人们对范式的误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看到范式的本质——范式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蕴涵了科学共同体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为权威形式。制度性事实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具有特定的内部逻辑结构X在情境C中看作Y。在新旧范式更替中,范式的内部结构并未改变,而是结构中的变量Y和C的取值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新的范式(Y)的地位功能和道义权力是由科学共同体集体赋予的。按照塞尔的观点,这种集体认可保证了制度性事实在认识论上的客观性。而库恩也认为,再没有比科学共同体的决定作为客观性判定的更好标准了。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库恩和塞尔在客观性标准上的探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