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景观”一词的翻译与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景观”一词在世界各国语言中颇为相似,英语为Landscape.德语为Landschaft.俄语也发音相近,只有法语不同。中文翻泽为景观.通用于科学界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该词的原意按牛津字典的解释为“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景观作为科学名词19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洪堡德(A.Von Humboldt)引入地理学,他最早提出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以后由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等发展成为景观地理学派,将景观定义为“自然地域或水域的综合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地理科学》一书(科学出版社,1995)中是这样定义的:“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l,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位于主要过火区的图强林业局育英和奋斗两林场作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试验以及林相图、卫片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的湿地格局变化以及森林水文功能恢复状况、冻土活动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且分布趋于集中;森林的平均水文调节能力已得到全面恢复,但调节能力分布不均;火烧区冻土活动层的厚度显著高于未火烧区。在森林水文调节功能下降的地区、地势较低的谷地,坡度平缓的坡地以及冻土活动层增加的地区,湿地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持续农业与农村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业应走高效,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应特别注意持续农业与农村生态建设。国际上90年代提出的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新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论述了其四个研究热点。农村生态建设可按不同的空间尺谋划分,景观生态建设乃是中等尺度应用了广泛的一类生态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内容,目标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景观"一词在世界各国语言中颇为相似,英语为Landscape,德语为Landschaft,俄语也发音相近,只有法语不同.中文翻译为景观,通用于科学界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该词的原意按牛津字典的解释为"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景观作为科学名词19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洪堡德(A.Von Humboldt)引入地理学,他最早提出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以后由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等发展成为景观地理学派,将景观定义为"自然地域或水域的综合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地理科学>一书(科学出版社,1995)中是这样定义的:"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t,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秦皇岛市景观格局图谱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1993,2000和2008年的TM影像时间系列的遥感数据,解译出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了斑块数量比、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周长面积比、分维数和聚集度指数来分析三个时期秦皇岛市景观空间格局.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近15年来秦皇岛市的景观类型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如林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一直在减少;农田的总面积虽然减少,但旱地的面积在增加,主要是水田转化为旱地造成的;建设用地增幅较大,说明人类活动中的城市扩张和道路建设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估EcologicEnvironmentofEngineeringofShelterbeltNetworkinNorth,NorthwestandNortheastChina¥肖笃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似流域比较法,选取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严重过火区与未火烧区的两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验获取两个流域的冻土活动层厚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数据,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对火干扰下的冻土活动层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无乔木以及乔木的生长状况,苔藓层、泥炭层厚度以及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均与冻土活动层厚度呈显著相关。火烧区的乔木已完全消失,苔藓层分布不均匀而泥炭层的厚度则显著小于未火烧区,从而导致火烧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显著大于未火烧区。冻土层的变化将进一步引起冻土区湿地格局变化、林缘后退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缓冲带分析方法,河道两侧每距河道5 km划分一个垂直于河道的缓冲带(宽度10 km),计算每个缓冲带的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主要景观格局指数,以揭示河流廊道的辐射效应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辐射宽度为30 km缓冲带,由于FG1区位于两河流域,其辐射宽度可达到50~70 km缓冲带,但中间有一个生态裂谷带.林地、湿地景观一般都集中分布于沿河两岸10 km缓冲带,而且距河越近,斑块密度越大,最大斑块指数也越大.在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其河流廊道的生态效应幅度,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区的哈尼族,通过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创造和发展了著名的梯田农业景观。文章运用半结构访谈法进行的实地调查得出:哈尼梯田景观由森林生态系统、村寨文化系统和梯田生态系统组成,且在垂直高度上形成林-寨-田空间分布;森林生态系统控制了高山区的水土流失,并为村寨提供了水源,以及放牧的场所,同时也是哈尼族狩猎和采集野生动植物食品之处;梯田生态系统则为哈尼族提供了多种食物,并能控制水土流失;哈尼族则通过其对森林的利用,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充足的梯田灌溉水以及野生动物食物;通过长期的梯田管理,获得较高的梯田产出并保证了其稳定性。因此,森林、村寨和梯田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空间结构,是哈尼梯田农业景观得以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