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重建被认为是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了两种重建方式(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土壤+枯落物)约为257.59thm-2,人工营造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蓝果树(Nyssasinensis)林分别为230.93和163.49thm-2,表明在亚热带九连山区,自然重建方式在森林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重建方式.但上述森林碳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地带性植被的碳储量(299.13thm-2),表明这些森林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自然重建方式经济投入少,对土壤碳库扰动较小,且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速生人工林,说明在种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亚热带林区,在3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自然重建方式具有较高的固碳效益,这对于我国碳汇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氧化硫减排控制指标体系及应用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项目简介 1.1立项背景 利用课题组主要成员取得的环境预测、环境规划、环境战略研究成果,探索判断能源、经济、大气环境和谐发展的综合指标,能源和大气环境污染宏观控制的预警指标。在深入调研和剖析国内外历年能源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后,终于找到了能源、经济、大气环境相和谐以及和谐程度的能源弹性系数正常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