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鲍鱼壳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通过对鲍鱼壳的跨尺度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揭示鲍鱼壳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特点和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数码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鲍鱼壳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鲍鱼壳整体的压缩强度,借助显微硬度仪表征鲍鱼壳表面和截面的硬度和断裂韧性.结果:鲍鱼壳宏观结构分为5部分,表面有生长线和螺肋;介观结构分为2层,厚度比例接近;微观结构包含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珍珠层中存在棱柱层-珍珠层交替结构.整个鲍鱼壳的压缩破坏力为185 N,压缩强度约为52 MPa;鲍鱼壳不同部位的硬度显示有差异,背部的硬度最高为354 HV,其次为中顶部298 HV,头部、腹部和尾部相差不大,约为270 HV;鲍鱼壳背部的截面硬度高于表面,最高值达到了427 HV.结论:鲍鱼壳背部特殊的结构增加了其硬度,且断裂韧性高于氧化铝陶瓷(3.0 MPa·m~(1/2))材料.  相似文献   
2.
关于“肯定:否定”反义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肯定:否定”反义组,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单位 A 与带有否定成分的单位 B,彼此之间存在反义结构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多数学者都认为,A 与 B 两个单位之间不能构成反义关系。事实上,A 与 B 之间能否构成反义,完全取决于它们是否具备了反义聚合的条件,即:聚合的两项之间须得语义相反;彼此间应相辅相成;两个单位仅只一个主要理性语义成分相反,其他理性语义成分彼此一致;两者的词性或句法功能相同;彼此共属语言系统同一历史时期的词汇单  相似文献   
3.
一、术语的性质1.1 术语是表达某学科、技术领域内的科学概念的词或语。一般说来,它具有单义性、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等特点1.1.1 单义性单义性指术语与其所指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意即所表示的科学概念是确定的、单一的,而不是表示一组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例如“角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物理学术语,它们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各自所指对象却明显有别。“角速度”指“描述转动刚体的角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而“加速度”则指“描述动点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可见,“角速度”与“加速度”各自有明确的所指,彼此之间不可混淆。据观察,绝大部分术语都是单义的,单义性是术语的基本特征。相反地,多义性是彼此互相关联的一组客观对象在意义上的反映。术语如果存在多义,那势必会大大影响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准确理解;纵令全民共同语词汇中的一些多义词语,在被借用作某专门领域内的术语时,这些多义单位也只能由多义变为单义。“穿插”一词在全民共同语词汇中有两个义项:交叉;小说戏曲中,为了衬托主题而安排的一些次要的情节。“穿插”是多义词。但是当“穿插”被借用作军事术语之后,它就有且只有一种解释:“从敌防御部署的狭窄间隙或薄弱部分插入敌防御纵深或后方的作战行动”。再如“渗透”在全民共同语中有三个义项: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薄膜而混合;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透”与“穿插”一样也是多义词。但“渗透”被借用作军事术语之后,它的意义中只有一种:“精干分队从敌作战部署间隙或利用有利地形秘密地进入敌纵深和后方的作战行动”〔1〕。单义性是就术语在某一特定专业、学科范围而言的,它只表现在特定的专业学科中,并总是依附于某个专业学科。离开特定的专业学科来笼统地议论术语的单义性,是对术语单义性的曲解。有时,一些不同的或相邻的专业学科采用了同一个语音形式来表达各自所在专业学科的特定科学概念。“运动”这一语音形式,在物理学中指“物体位置的移动”,在哲学中指“物质存在的形式”,在政治学中则指“有组织的有政治内容的群众性活动”。抽象地看,“运动”似乎具有多义性,但当“运动”各义具体到某一特定专业学科时,它又是单义的。有些术语会因人们认识的不同而出现见仁见智的解释。比如“词”,王力先生把“词”叫做“语言的最小的意义单位”〔2〕,吕叔湘先生把“词”看作“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3〕,而符淮青先生则把“词”当作“语言中有意义的能单说或用来造句的最小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4〕,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妄下断语,认为语言学术语“词”具有多义性。本质地看,这种现象正是人们在探求对“词”作出科学解释过程中所出现的暂时现象,是人们对与“词”相对应的概念的认识尚未达到科学程度的表现。可以预见,在人们对“词”的认识渐趋科学之后,“词”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地走向统一。况且,就任何一位下定义者而言,“词”的意义也还是单一的。术语的意义是对科学概念的体现。科学概念的发展,对术语的意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不会使术语由单义变为多义。换言之,术语的单义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科学概念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旧的概念为新的概念所取代,与之相对应,旧的术语被新创制的术语所取代;另一种是旧的概念虽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却更新、深化了内容,体现科学概念的术语的意义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如“燃素”的概念,自1703年由德国的医学和化学家斯塔尔提出后,以它为基础的“燃素说”就在欧洲的科学界统治了近一百年。那时的科学界人士都相信“燃素”是一切可燃烧物体的根本要素,不含有“燃素”的则不能燃烧。物体燃烧时,其中的“燃素”便逸入大气或与灰碴化合形成金属。直到1783年,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在重做一些物体的燃烧实验基础上,汲取了同时代的普列斯特列等科学家发现氧气的成就,正式提出了“氧化”的概念,说明燃烧现象的本质是可燃物质同氧化合的过程,其他的一些科学家重复并证实了拉瓦锡的实验,“燃素”的概念才渐被人们摒弃。科学概念的发展,使得新概念取代了旧概念,新术语“氧化”取代了旧术语“燃素”。但无论是旧术语与旧概念之间还是新术语与新概念之间,存在着的都是一一对应的单义关系。科学概念变化发展的结果,并没有使得新术语包含着两种科学概念。其他的如“热素”“以太”等也经历了与“燃素”相似的过程〔5〕。意义几度变迁的“水”则是第二种情形的代表。化学中的“水”,原指“无色的流质,可以饮用的液体”,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深化了对“水”的认识: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比重为1。“水”的后一种认识比前一种认识在内涵上更丰富,在解释上更科学。然而丰富的内涵,科学的解释并未改变术语“水”与其所指之间一一比照的关系。“水”依然是单义。又如“光”的概念在科学史上迭经变迁:微粒说、压力说、波动说,最后是波—粒二象说。可是,“光”这个术语的单义性未有丝毫改变。1.1.2 专业性术语都是具体和相对于一定专业学科的,它具有专业性。但是各专业学科的术语各自所具有的专业性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一些术语的专业性因种种原因,它们的专业色彩已渐趋淡薄乃至消失。如果不作特别深入的探究,人们很难说清这些单位如“速度”“典型”“形象”“运动”“力”“功”“平行”“升华”等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性质。尽管这样,占各专业学科的绝大多数术语,其专业性仍然相当明显。它们大都只能在本专业学科范围内通行,并且为该专业学科的人所理解和运用,而不搞这一专业学科的人一般很难理解或充分地理解。像数学中的“面积分、级数、数域、固有值”;物理学中的“力偶、法向力、角动量、虚位移、相平衡”;法学中的“附加刑、总和刑、时效、母法”;生物中的“原核类、配子、去分化、同功器官、三名法”;摄影技术的“光焦度、主曝光、景深、密度时效、反差指数”等都明显地局限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使用。术语中同一个术语形式在不同的或相邻的专业学科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这是术语专业较为典型的表现(详见1.1.1)。1.1.3 科学性刘叔新先生认为:“概念不仅反映事物对象较多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特点,而且有时深入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把那些最能说明事物本质而又深藏不露的特点都加以反映,形成所谓科学的概念。”〔6〕而术语的内涵意义正是对科学概念的体现,无疑地,术语本身具有科学性的内在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对术语内涵的解释上得到充分地印证。为了准确地表达科学概念,人们在定义、解释术语时,往往采用了某些符号或实验数据。试看《物理学辞典》〔7〕中对“电子”的解释:“电子,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带负电,电量的绝对值为e=1.602189×10-19c。此电量亦称基本电荷,是电量的最小单元。静止质量me=9.10953×10-31kg。若视电子为一带电荷的小球,半径为γe,则其静电自能等于e2/4πε0re乘以一个量纲为1的数值因子。令与电子静止质量m0有关的相对论能量m0c2(c是真空中的光速)完全来自静电自能,则可求得电子的经典半径为γe=e2/4πε0m0c2≈2.8×10-15m1.1.4 系统性同一专业学科内各术语并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共同形成系统的。同一专业学科内的术语,它们的物质意义之间有某种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又是与相应的科学概念紧密相关的。“因为不论是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社会科学中,不论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术语与概念一样,彼此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可以说,术语属于一种科学知识系统,每一个术语只有在它所从属的科学知识系统中才能获得精确的含义。下面我们以语言学术语为例,对术语的系统性作一简略说明。据分析,语言学中各术语之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a)种属关系。当下位概念的内涵包含上位概念的内涵加上来自一个不同特征类型的附加特征时,才存在种属关系。例如:a1中的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没有语言形式上的共同标志,种概念与属概念间的归属关系是内在的、蕴含的;而a2则不然。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因都有共同的语言成分“词”,而使得彼此之间的归属关系变得非常明显。b)整体与部分关系。当某术语表达的概念对应一个整体,而另一术语表达的概念对应整体中的局部时,这种关系才存在。例如:无论是“词根”或“词缀”,它们都是“词”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c)平行关系。各术语在同一层级中所处的地位是相等。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与感叹句之间;句号、逗号、分号、冒号与引号等之间,都具有这样的平行关系。所有的语言学术语都可以纳入某种系统之中。不过,大多数术语所隶属的系统决非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与该学科中的其他术语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比如“词根”,横向看,它与“词缀”成平行关系;纵向看,它又与“词”构成整体部分关系。术语的科学知识系统对新术语的产生有着显著的影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谈到化学名称时曾认为“在有机化学中,一个物体的意义以及它的名称不再仅仅由它的构成来决定,而倒是由它在它所隶属的系列中的位置来决定。”〔9〕这就是说,现存的术语系列已决定了下一个属于这一系列的新术语的命名方式。有机化学中,有了“甲醇”“乙醇”,下一个就只能是“丙醇”了。语言学术语中出现了“音素”“音位”之后,人们便会根据需要另造一些诸如“义素”“义位”、“法素”“法位”、“词素”“词位”等新的术语。二、术语的范围术语的范围与术语的性质紧密相关。明确了术语的性质,术语的范围也就相对容易确定。2.1 有人以为:“对于那些以数字、代码、外文字母等形式出现的概念的表达符号,我们只把它们当作行业语的附类或特殊形式看待”〔10〕这种不区分具体情况而一概作笼统的处理的做法,我们认为欠妥。据观察,用数字、符号、分子式表示科学概念或者用含数字、符号的单位表示科学概念的情况,主要有:2.1.1 完全用数字、符号或分子式来表达例如:CO2(二氧化碳),NaCl(氯化钠),C6H6(苯),C2H5OH(乙醇),1059(一种剧毒农药),1605(一种剧毒农药),R(实数集),C(复数集)。2.1.2 用含数字、符号的词条来表达。根据数字、符号在整个词条中的位置状况又可以具体分为2.1.2.1 数字、符号居前:0-1规划,21厘米辐射,106号元素,20×20社会,BASIC语言,Z理论,C3I系统,β衰变,K线系,CIM系统。2.1.2.2 数字、符号居中,这类情形较为少见。如:“互补MOS集成电路”,“重组DNA技术”等。2.1.2.3 数字、符号居后:托卡马克10,概率1,概率2,托宾的q,外源DNA。术语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词或语,不以词的形式或语的形式标志科学概念的,不能认为是术语。2.1.1类中的CO2、C2H5OH、1605、R等虽然也都表示一定的科学概念,但是C2H5OH、R等不是对语言中词或语的记录,不能认为是术语;CO2、1605等虽然记录了语言中的词,但在书写形式上它们并没有采用属于该语言的文字记录形式,因而CO2、1605等也都不宜看作该语言内的术语。2.1.2 中的各词条都夹杂了一些符号或数字。这些词条也表达科学概念,但与2.1.1类不同的是,所属2.1.2类各词条都是对语言中词或语的记录,而且书写形式上用以记录词或语的除数字、符号之外,还有汉字部分。如果把这一类与纯粹用符号、数字或分子式表达科学概念的情况作同样处理,也把它们排除在术语范围之外,似乎不太合适。综合地看,把2.1.2类中的各词条看作术语为宜,这样处理也更符合社会的普遍语感。2.2 术语与专名词语2.2.1 专名词语表现的不是一般的概括一类事物现象的类概念,“而是某一个体事物的特定概念”〔11〕它往往包括地名、行政区划名、国名、机关团体名、书文报刊作品名以及人物名等等,而术语则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词和语。据此,人们很容易把诸如“北京、上海”,“广东省、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中共中央宣传部、中日友好协会”,“青春之歌、论十大关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专名词语与“极坐标、角速度、微分、积分、交流电、离心力”等术语区别开来。2.2.2 术语与专名词语之间的差别并非泾渭分明一些词条既可以是专名词语,同时又可以是术语。专名词语与术语之间存在交叉、迭合的情形。例如“太阳、地球、金星、木星、天王星、小熊座、天龙座、太阳系、银河系、南方大陆、江南古陆、太古界、古生界、侏罗纪、第三系”等等。从这些词条的所指是否个体的角度看,它们当属专名词语,因为这些词条的所指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特定个体;假如从“太阳、地球、太阳系”等所包含的内涵看,它们又都是对这些特定个体事物的科学反映,是术语。客观地看,这是专名词语与术语的迭合,是一种迭合现象。任何只顾及到这些词条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乃至否认另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2.2.3 一些本来是专名的词语,因具有了某种科学概念的内涵而可以转变为术语比如“瓦特”。“瓦特”原是英国人,蒸汽机的发明者。如果仅此而已,那么“瓦特”只不过是个人名,至多是个有名的人物名称,属于专名。然而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地赋予“瓦特”以“电的功率单位,电压为一伏特,通过电流为一安培时,功率就是一瓦特”的科学内涵,从而使专名的“瓦特”成为物理学中的术语。与此类似的还有“安培、库伦、摩尔、伏特、欧姆、居里”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儿所说的专名词语变成术语,是就专名词语发展出新的意义而言的,而不是指整个专名变成术语。事实上,当“瓦特”“安培”“库伦”等纯粹用作人名时,它们依旧是专名词语。2.2.4 在区分同为词组形式的专名语和术语时,必须注意到含专名词的术语与含术语的专名语之间的分别前者的例子如“牛顿力学”“约瑟夫森频率”“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体积”等,其中属专名的人名“牛顿”“约瑟夫森”“阿伏伽德罗”和“摩尔”等都是术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国际标准化组织”等,都是含术语的专名语。其中的“应用化学”,“有色金属”,“标准化”等术语都是专名语的组成部分〔11〕。同为词组形式的专名语和术语,它们之间的分别都可以通过它们各自所在的中心成分显示出来。当中心成分是专名词语的“研究所”,“设计院”,“组织”时,包含即便如“应用化学”,“有色金属”,“标准化”等术语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也都是专名语;当中心成分为“力学”、“频率”、“常数”、“体积”等术语时,包含即便如“牛顿”、“约瑟夫森”、“阿伏伽德罗”、“摩尔”等专名词的“牛顿力学”、“约瑟夫森频率”、“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体积”等也都是术语。2.3 术语与职业词语2.3.1 术语不同于职业词语职业词语的意义所体现的概念不属于科学概念,职业词语都是对该职业范围内特有事物现象的标志,所表达的都是该职业集团内人所共知的概念,它们一般不具有被深入研究的内容。如“晚点、硬座、快车、上行”等(交通运输方面),“垫肩、花边、腰肥、翻领”等(裁缝行业),“盘货、采购、亏损、高档货”等(商业方面),它们本身都没什么科学的内涵。不宜将职业词语与术语混同起来。不可否认,职业词语与术语有着许多相似之点:二者都不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它们都有超地域性,不同地区可以有共同的术语或职业词语;另外,二者又都具有单义性和专业性〔13〕。职业词语与术语之间相似点的存在,只能说明它们是两个相近的概念而不能说明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有的人只看到职业词语与术语之间相似的一面,忽视了它们间差异的一面,把职业词语与术语混为一谈,认为“行业词语是各种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14〕,“术语是科学技术中的特殊用语,属于行业语的范畴”〔15〕等。这些看法似欠妥贴。2.3.2 术语与职业词语之间的界线大体上是清楚的但是“随着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很多行业语词同科技术语相互交织。”〔16〕术语与职业词语之间也存在一些迭合的情形,即一些职业词语所表达的内涵恰与术语所要表述的内容相吻合——也表达了科学的内涵。音乐中用以表示演奏速度的如“快板”“小快板”“行板”“慢板”等便属此类情形。2.4 以上只是就术语与相邻的专名词语、职业词语等之间的不同来探讨术语的范围就术语的内部构成来说,术语中既可包括像“微分、积分、力、功、常数、力学”等“词”的单位,也可包括如“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牛顿力学”等“语”的单位。就术语的学科性质看,术语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术语(如“集成电路”、“阴性反应”、“模糊数学”、“共生现象”等),而且还包括社会科学的术语(如“剩余价值”、“生产关系”、“语法单位”、“有价证券”等)以及某些技术性行业的术语(如“金属切削”、“密度失效”、“动载荷”、“轴向对称应力”等)。2.5 术语自身的内涵意义都是对客观对象全部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体现了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迅速发展,致使新术语大量产生。只要人类对科学概念的探索不停止,那么术语的不断出现也终究是必然的。术语的范围总是处在不断的增长过程中。每当科学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创立一门新学科时,这种增长过程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明显。在创立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之后,一大批属于这“三论”的术语纷纷出现,例如“信息、信息量、信息资源、信息流、系统、系统结构、系统工程、系统模型、网络系统、控制、反馈、自动控制、适应控制、预期量”等。此外,术语的增长并不局限在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内。恰恰相反,术语的增长表现在各个专业学科内。术语得以增长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相似文献   
4.
术语,可以分成形式上为一个词的单词型术语和形式上为一个词组的词组型术语。一、单词型术语从结构组成上看,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1.由单纯词构成1)单音节的 例如:“幂、群、熵、场、力、势、功、根、相”等2)多音节的 这种情形多是音译外来词。例如:“安培、伏特、欧姆、拓扑”等。2.由合成词构成这其中又包括复合式、派生式两种。1)复合式 术语中的复合式结构主要表现为:a.联合型:由两个语素并列、相反、相对而成。如:信息、语言、本原、存在、运动、阻抗、质量、断裂、拗陷。b.偏正型:其中的一个语素用以说明另一个语素的特性或状态。例如:日斑、地线、鼻音、盆地、史前、内焰、复眼、纵波、串联、胎生、辐射、涡流、共振、共鸣、稀释。一般地说,绝大多数由偏正型构成的限制性术语,都与该术语中的后一个语素属于同一个语义类别,只是存在着范围大小的差异。例如,“复眼”是“眼”的一种,只不过是复式的罢了,“眼”的所指范围显然比“复眼”的所指范围大。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例外,如在“碳黑、铬绿、铬黄、铜绿、铁兰”等术语中,后一个语素表颜色而整个术语却是表示矿物的,整个术语的意义与后一个语素的意义各不相同。c.动宾型:前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名词性语素,前者支配后者。比如:还原、守恒、失真、移项、检波、穿脉、变位、涌潮、倾角、断层、载波、导频、结晶。d.补充型:一个语素对另外一个语素作补充性说明,如:“合成、隆起、调谐“等。有时,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是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如“星座、光束、壳层”等,这亦属于补充型,它们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e.主谓型:前一个是名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彼此之间存在陈说、说明的关系。如:位移、语用、电流、质变、磁滞、磁阻、色散。2)派生式 在主要语素上附加前缀或后缀而成的合成词就是派生式。如:反函数、反作用、非导体、非零解、多相、逆反应、准光波、类金属、半群、散度、速率、极化、迭代法、场论、超导性、单原子。二、词组型术语除单词型术语之外,词组型术语现也已大量出现。据粗略的统计,词组型术语约占化学学科术语的71.5%、数学学科术语的71.2%。词组型术语在化学、数学还有其他各学科中都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出现这种局面并非偶然。科学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在给新出现的科学概念命名时,不可能都选用“词”这一表达方式,因为词表达的单义概念毕竟有限。欲以有限的“词”来表达无限增长的新概念,必然会引起多义,从而最终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但是,词组则不然,它通过词与词的组合,可以表达无限多的单义概念。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新出现的科学概念都是用词组来标志的。词组型术语在各学科专业中占绝对优势也就不足为怪了。词组型术语在结构上表现为下列各类:1.偏正词组充当的词组型术语例如:全息光栅、复式励磁、器质性精神病、病毒性脑膜炎、软弱结构面、反双曲函数、非标准模型。2.由主谓词组充当的词组型术语例如:地磁异常、重力异常、离子注入、水质评介、水动力弥散。3.由并列词组充当的词组型术语如“三线半角”等。虽然,不论上述的哪一种结构都可以用来而且事实上也被用来创制科学术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结构在适应术语创制的能力上是相等的。无论是单词型术语还是词组型术语,其中的限制性偏正结构都占据主要地位。例如地质学中限制性结构的术语约占单词型术语的66.6%,约占词组型术语的86.9%。这表明,术语各结构中以限制性的为最多。我们以为,这种情况是由限制性偏正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限制性结构词语本身都是通过词素或词对中心词素或词加以限定说明来表达概念的,意义明确而且单一,这就为术语单义地表达概念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和可能;而且,词素或词对中心词素或词的限定说明又可以是多角度的。正因为如此,限制性结构往往很容易被用来创制出术语。无疑,偏正型结构也是术语创制过程中的首选结构。偏正型结构中,词素或词对中心词素或词的限定说明的角度,粗略说来,就达17种之多,具体表现为:1)从领属的角度加以说明 例如:圆周、圆弧、球面、柱面、层面。2)从处所的角度加以说明 例如:希腊历、北极星、大理岩、南极圈。3)从形状方面说明 例如:直线、折线、长方形、扇形。4)从质料的角度说明 例如:硅钢、氧气、淀粉、晶体管、氢弹。5)从动力方面说明 例如:电话、电灯、蒸汽机、核潜艇。6)从原因方面说明 例如:药疹、寿斑、褥疮。7)从性质方面说明 例如:冷云、切线、纵波、流行性感冒。8)从方式角度说明 例如:胎生、串联、电导、衍射、复式励磁。9)从用途方面说明 例如:导线、变压器、避雷针、蓄电池。10)从数量方面说明 例如:三角、四边形、双曲线、多糖、单键、复眼、半径。11)从序数方面说明 例如:伯胺、仲胺、叔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第三系。12)从方位角度说明 例如:外角、旁心、中线、南极、东径、对顶角。13)从程度方面说明 例如:极矩、微星、巨星、高云、短波、遥控。14)从颜色方面说明 例如:黄道、灰光、白道、黑洞、赤道。15)从发明或发明者名字的角度加以说明 例如:高斯—克吕格投影、居里点、马赫数、科里奥力。16)从所属的角度说明 例如:调类、声部、骨科。17)从比拟方面说明 例如:银河、天鹅座、珠母云、芥子气、罗盘座。我们说偏正型结构是术语创制过程中的首选结构,这一点只是就单词型术语中的复合式结构和词组型术语而言的。如果术语创制过程中选择了单纯词或采用派生式,那自然就不存在结构选择问题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