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棉属野生种的性状向栽培种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正兰 《科学通报》1985,30(19):1578-1578
当前各国棉花育种已把抗病(黄萎枯萎)和增加纤维强力列为主攻目标,育种家希望能从野生棉种转入这些特性。从1980—1983年,我们作了栽培棉×野生棉不同组合的种间杂交。本文就克服不亲和性和F_1不育性的实验效果,以及对多种种间杂种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梁正兰 《科学通报》1964,9(5):445-445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科学事实证明,在植物远缘杂交之外,也还广泛存在远缘花粉蒙导的作用。许多作者对多种植物的试验证明,不能发生精卵结  相似文献   
3.
4.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57年第2期上,刊登了一篇冯玉明的文章,题目叫作“关於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的统一问题”。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我写过的一篇文章的论点而提出批判的。我的那篇文章发表在1955年5月18号光明日报“哲学”副刊上,题目是“关於生物与其生活条件的辩证统一问题”。其中讨论了三个问题:(一)米丘林学说是怎样看待生物与其生活条件的关系的。(二)什么是生物发展的内部矛盾。(三)在生物特性的改变中生活条件是否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正兰 《科学通报》1984,29(24):1526-1526
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是原产澳大利亚的棉属野生种,过去暂定为C染色体组。这个种不仅难和其他棉种杂交,而且和C组的种杂交也不能成功。近来根据组型鉴定和生化分析等资料,有人建议将它划归一个新的G_1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6.
7.
陆地棉×索马里棉(G.somalense)杂种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属野生种索马里棉种(G.somalense,Hutch)原产于非洲东北部沙漠地带,属于E_2染色体组,2n=26.该棉种具有抗干旱和抗棉铃虫特性,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棉种的开发和利用,至今没有成功的报道.1984年我组采用种间杂交,施用植物生长激素(GA3,50×10~(-6)g,NAA40×10~(-6)g),杂种胚离体培养,及同步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一正套技术,成功地得到可育的陆地棉与索马里棉(G. somalense)的杂种F_1植株,经过回交和多年人工选  相似文献   
8.
何鉴星  姜茹琴  张欣雪  梁正兰 《科学通报》2000,45(16):1742-1747
陆地棉×索马里棉F2杂种及后代, 经花粉母细胞(PMC)压片观察, 染色体数2n = 6x = 78, 是一个新的异源六倍体, 染色体组为2[(AD)1E2], PMC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0.15Ⅰ 38.72Ⅱ 0.11Ⅲ 0.02Ⅳ, 形成39个二价体的细胞数占85.09%, 具有多价体的细胞数占11.84%, 表明E2染色体与(AD)1之间存在染色体交换, 但频率较低. 六倍体育性正常, 可天然自交结实, 子代仍是异源六倍体, 并且形态特征和遗传上都是稳定的, 棉纤维浅棕色, 经HVI900测试, 具有高强纤维品质特性, 纤维强度比陆地棉品种提高了42%, 可能是改良棉花纤维强度的重要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