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中日两国在16世纪的国际形势的背景下,大致在同一时期接触了西方文化。这是稍微有点世界史知识的人周知的事实。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化,日本几乎停留在不关心的状态,但必须承认中国却多少有一些交流。 不过,如果我们把目前的问题限制在与现在的日本和中国的现代化有关联的系统中进行考察,那么就可以把古代的中国与西欧的交流暂且不考虑。也就是说,本文想以16世纪以后作为考察对象(就如标题所示),特别是以日本的江户时代后期(18世纪初期~19世纪中叶)为中心展开论述。 围绕引进西方文化的诸多问题,在日本主要是在称为“洋学(史)”的学部领域中进行总的研究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处于先进文化圈的中国,在其媒介者的意义上对日本  相似文献   
2.
1、1913年~1945年 日本的地球化学教育始于柴田雄次(1882—1980),他不仅是地球化学的创始人,而且又是错体化学、分光化学分析的创始人。1907年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化学科,1910年留学于欧洲,在德国、瑞士、法国留学后,1913年回国,在东京大学理学部任助教授,担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授课和实验。另外,他为了研究法国科学思想,开设了法语课,在法语书中出现过“地球化学”的概念,他对此表示赞成,并在1926年1月26日,在国民新闻上,发表了题为“地球化学”的一文,介绍了地球化学这一新术语和它的对象,作为地球化学研究课题,柴田选定地壳成分、海洋与空气受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影响的矿物岩石的变化、岩石矿物的成  相似文献   
3.
比较中日的近代化,有如下异常不同点:第一,在中国,农本主义者强烈反对近代化,与此相反,在日本,几乎不存在这种现象;第二,在中国,由于鸦片的流入造成白银外流,与之对抗,本应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然而都进展不利,在日本,发展出口产业是日本成功之处;第三,在抵抗外敌而成立统一政府这一点上,两国存在很大差异,要阐明上述问题,就需要考虑国际形势等因素。但是,既然在相同条件下,有些国家能够发展而有些国却不能发展,那么,要判断近代化当否,就必须考察在此以前的各国的国内状况。 论述近代化,虽然面临着诸如选择何种技术,当时的政府采取何种政策等问题,但是,近代化成功与否的差异并不取决于此。  相似文献   
4.
翻开自然科学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揭开自然之谜的斗争中,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都有一套使之成功的宝贵经验。尽管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各有其特点,但他们也有共同之处。除了天赋高这个先天的内在因素而外,他们都努力加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即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的日常修养,这种科学素养对科学家的成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纵观古今中外自然科学家所走过的道路,从中汲取加强科学素养的有益经验,对于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造就“拔尖人才”,对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有着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1.序 现代科学、技术的跛行性发达招致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在此况状下,对于科学、技术的批判不仅已将矛头指向了其社会性作用,还指向了“科学逻辑与方法”其本身。 有人将17世纪近代科学成立以后的包括现代科学的自然科学看成为建筑于西欧合理主义与机械论自然观之上,主张为了克服现代科学逻辑以求得新的知识体系必须注目于东洋的自然观。 西欧物理学始于力学的成立,而其他各领域则基于其逻辑及方法构筑而成。故其发展过程则理所当然强烈地反映了西欧的思维方法及自然观。另一方面,在东方,尽管中国、印度的固有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中译本,在我国先后曾出版过四个。第一个中译本于1932年8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是杜畏之根据1925年的德俄对照本译的,但编排次序作了根本性的更动。译者本想按照文章的性质来编排,可是却显示出很大的混乱和任意性。原书编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