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革命性的变革都是由于系统的结构处于不稳定时,在某个原始涨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即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生序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涌现的过程。我们试图根据这一原理,在论述意识一般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以强调意识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告诉我们,19世纪末物理学上空飘浮着两朵乌云,这就是否定以太存在的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和热辐射理论中的紫外灾难。这两朵乌云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两次伟大的科学革命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实际上,当时物理学上空还飘浮着第三朵乌云,它隐含着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出的“热寂说”——宇宙自发地走向无序,最后归于死寂。本文从“序”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有序与对称性破缺的关系以及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强调指出非线性是系统结构有序化的动力之源,是宇宙演化发展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协同学看中国近代社会系统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同学原理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系统的演化过程。不稳定性的出现 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系统的逐渐瓦解,慢变量支配原理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演化进程,序参量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了中国社会系统的宏观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在深刻把握事物的整体相关性和互动性的基础上,认为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可以运用开放的"农业科技-产业系统"来描述。通过考察这一系统的形成和有序演化,可以得出系统的开放性是农业科技成果有序转化的前提条件,随机涨落是农业科技成果有序转化的内部诱因,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有序转化的根本机制。准确把握这些规律,就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序转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2005年的栽文、作者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讨论了栽文量和基金项目论文比例;作者的地区分布、合著率和合作度以及多产作者的分布情况;引文数量、语种和高频被引期刊、被引作者以及自引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使作者、读者和编者对本刊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希望经过系统科学领域同仁的共同努力,使它在更名为《系统科学学报》后有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对洋务运动、苏联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环境的适应怀、系统的协变性、系统的涨落等系统演变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7.
分形几何是由当代著名数学家波努瓦·芒德勃罗创立的,它是刻画混沌运动的直观的几何语言,目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化艺术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芒德勃罗诞辰90周年之际,通过美丽的分形图案和他对复杂性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来纪念这位天才的数学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那敢与他人不同的创新理念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方法,特别是"简单性孕育复杂性"和"无理性丰富有理性"的研究技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本文从管理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综合效应,指出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生产过程管理等几个主要环节下功夫,以创造更多的超额比较价值,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以来,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从无机的物质世界到有机的生命世界,再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而对称性破缺是系统走向有序的重要机制。突现与分层是对称性破缺的表现形式;物质系统在分层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新质,并使物质系统的丰度和结合度呈递减状态。本文通过对非线性、突现、分层等现象的考察,指出每一次对称破缺都可能有新质的突现,从而使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补偿法”测定了电对 Fe(phen)3_-~(3+)/Fe(phen)3_-~(2+)和 Cu(phen)3_-~(2+)/Cu(phen)_-2~+(phen 为邻菲绕啉)的标准电极电位。前者1. 0636伏,后者为0. 0144伏,说明经邻菲绕啉络合后,提高了 Fe(Ⅲ)的氧化能力,相反降低了 Cu(Ⅱ)的氧化能力。由于 Fe 电对的测定值基本与文献报导相近,故方法是可靠的。对于半反应 Fe(phen)_3~(3+)+e≒Fe(phen)_3~(2+)的标准电极电位数据,已有报导,但对半反应 Cu(phen)_3~(2+)+e≒Cu(phen)_2~+的标准电极电位及测定方法尚未见报导。本文应用“补偿法”测电动势的方法,验证了铁离子邻菲绕啉络合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同时测定了铜离子邻菲绕啉络合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