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非常走运,几乎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马克思曾想将《资本论》第二卷题献达尔文。恩格斯则将达尔文与马克思并列,认为他们两人一个发现了生物的自然法则,一个发现了人类历史的法则。但是近年来,达尔文却倒了运。他的理论遭到了严厉的批评。有人说“进化论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逻辑,因此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可以不太夸张地断言,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所发生的那些人类不幸,包括频繁的战争、集中营、被剥削民族的饥饿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接受达尔  相似文献   
2.
地球轨道与气候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80,25(4):180-180
米兰柯维奇理论是冰期理论中最主要的几个学派之一。他认为,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是第四纪气候演变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米氏和作者是一致的。据Flint统计,现在世界上冰川覆盖的总面积为14.90×10~6平方公里,其中南、北半球各占12.62与2.28×10~6平方公里。而在更新世冰期总面积可达44.38×10~6平方公里,那时  相似文献   
3.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92,37(12):1121-1121
1989年,大连海茂的采石工人在海滨北山的南坡上发现了一个喀斯特溶洞,其中产有脊椎动物化石。化石点位于北纬39°9′30″,东经121°38′42″,海拔65m。北山的顶峰的海拔则为89.4m。 洞穴沉积物的主体部分是晚更新世晚期的,产有5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限于篇幅,这里不作介绍。而残留在洞壁附近的沉积物乃是早更新世的,产有28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它们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留下的两个问题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撰写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这是一部奠定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著作,而且一直被世界公认为是科学发展史上的光辉里程碑之一。但是,生物进化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问题。1.达尔文所描述的生物进化是渐进的,连续的。人们称它为“生物进化的线性俱式”。但事实上,生物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其形态大体上是保持不变的。例如北京猿人在北京的周口店地区至少生活了26万年之久(距今24~50万年),与北京猿人共生的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约有IOO种。然而在这26…  相似文献   
5.
超新星爆发与更新世末绝灭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85,30(2):159-159
近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更新世末的绝灭事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在距今约10000—11000年之间,全球各地普遍发生了大规模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事件。例如北方的猛犸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的数年内,我向很多朋友推荐《人的现象》这本书,这是一本介绍"进化(evolution)"的书,很值得一读。英国优秀的生物学家,T.H.赫胥黎的孙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7.
人类起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让人感到困惑,又让人不时看到希望。1959年,英国的古人类学家玛丽·利基(M ary Leakey)在东非奥杜威峡谷发现了第一个年代超过100万年的,近乎完整的南方古猿的头骨,这使古人类学家们异常兴奋。一时间,大批古人类学家和相关学科的专家云集非洲,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以古人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察活动。随着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古猿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大幅度地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的进化不再是单一支系的“直道进化”,而是“树丛式”的演化;南方古猿不再属于猿类,而是能…  相似文献   
8.
9.
南京汤山溶洞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93,38(15):1403-1403
本文报道的材料采自南京汤山东北端的一个溶洞——葫芦洞。该洞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西南隅宁杭公路南侧的山坡上,西距南京市区26km(32°N,119°E)。溶洞底海拔85.9m,与当地公路路面高差约75m。该溶洞发育在奥陶纪的石灰岩中。洞呈近东西向延伸的葫芦状,长约80m,两端最宽处超过35m,中部缢缩处宽约20余米,最大高度约15m。溶洞的东半部为更新世的洞穴堆积物(黄褐色粉砂)所覆盖。  相似文献   
10.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81,26(19):1189-1189
通过对深海沉积物的研究,人们对第四纪的气候变迁史已了解得比较清楚了,根据Emiliani和shackleton等人所测得的古温度曲线,Kukla把最近的二百万年从新到老地划分为41个阶段,以奇数阶段代表温暖期,以偶数阶段代表寒冷期,以相邻的两个(或四个)阶段代表一个冰川旋回,布容正极性世(即最近的71万年)包括19个阶段,8个完整的冰川旋回(图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