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文探讨了张衡关于恒星数(微量之数)有11520颗粒一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指出,11520这个数实际上是古人认为的万物之数,张衡所说的是星数与万物之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指出,“微”字在古代描述日月星象时可作“食”解,此处“微星之数”的“微”字当是“微”字之误。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在天文学方面就有交流,大家熟悉的二十八宿,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既然存在,可能就不会仅仅限于二十八宿一例。但至今我们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进一步的文章论述。作者经过两年多的探讨,认为找到了中印两国在汉代和汉以前在宇宙理论方面交流的一点线索。并且认为,很可能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的一些内容,是源于印度或者是受印度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秤漏的结构及其稳流原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秤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在隋唐及北宋前期曾是司天机构的主要计时仪器.渴乌是秤漏中最重要的部件.李兰秤漏和大型秤漏的稳流原理基本一样,都是使渴乌和浮子相连,从而在保持水头极为稳定的情况下泄水.根据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史料的分析,证明马上漏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秤漏.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的大地形状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很多人以为,“天圆地方”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理论。也有人说,这是古人对天地结构的直观认识。但仅仅“天圆地方”四个字,显然不能说成是理论;若说是直观认识,亦有种种不通之处。曾子就曾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可见,他也不认为天地形状是“天圆地方”。诚然,老子有“大方无隅”之说,但结合上下文看,这纯属哲学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