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吉布森的直接感知理论自提出以来,既受到许多赞许也遭到不少批判,批判主要集中于它的两个主张:个体可通过环境对视网膜的刺激而无需大脑对信息加工就能做出最直接的行为反应;个体通过可供性可直接从环境中拾取信息。由于感知理论无法摆脱心理预设,拾取概念也预设了环境中信息的不变性和直接性,忽视了环境和感知之间的协调作用以及语境对感知的意义决定功能。社会融合理论、理论-理论和建构主义视觉统计学习理论分别从个体需要考虑的限定因素和刺激引起感知判断的充分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修正,但这些修正并没有彻底解决该理论面临的困境。语境同一论用语境同一性修正感知理论,认为感知是主体的视觉和环境在语境中交互耦合的结果,并因此产生有意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