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背景及其涵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技术创新中所体现的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也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互动关系,而是一种系统的建构性关系。本通过对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分析和对创新实践案例的系统化归纳,并着眼于技术创新的时代特点,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技术创新本质的新的理论概括-“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论介绍了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的形成背景,阐述了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的基本涵义,并指出了它与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大量地以创新型小企业创业的形式来实现 ,是高技术产业形成期和发展期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硅谷式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实质———把技术创新看成一种“创造性的建构”过程的分析 ,对创新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创新主体角色转移的分析 ,以及对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硅谷的技术创新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约请一些同志读了最近一年来报刊上发表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文章,经过这些同志的讨论,由胡文耕、关士续、王鼎昌同志执笔,写了这篇评述。评述中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从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以后,国内各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响应。考虑到研究科学技术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来是自然辩证法的一项基本研究课题,我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除本刊编发有关的学术论文外,本会还与科技日报等兄弟单位,举办了理论研讨会和征文活动,并出版了论文集。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理解和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本期再编发几篇专论和笔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硅谷创新网络形成过程的历史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路径依赖”的视角,借助于新经济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络的理念,考察了硅谷形成的历史,展示了硅谷是如何在一系列的路径出现和路径选择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网络环境的。  相似文献   
7.
去年秋天,李昌同志访问哈尔滨期间,曾就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科学史的问题,与我进行过一次谈话。这一话题,是由吴文俊教授一篇序言所引起的。现将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整理、发表出来,以期有更多的同志共同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就教于吴先生和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必须首先使人们的观念现代化。在这种观念更新中,最为重要的,又是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科学技术意识。 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申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巨大作用[1]到1988年把科学技术摆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从1982年中央正式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到十三大,再次强调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应该说,全国都越来越懂得实现经  相似文献   
9.
科技意识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