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光肥影瘦”的提出起因和理论基础.认为“光肥影瘦”理论针对《乾坤体义》中的数理逻辑矛盾,是在蒙气差理论,特别是在《崇祯历书》“蒙气径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自然哲学而构建的;《历象考成》中的“光分修正”并非源自方以智的“光肥影瘦”理论.  相似文献   
2.
发掘了1946年中国制订的一份发展科学的长期计划,对其中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时其所涉的内外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折射一词为主体,梳理了明末以来关于折射名词的翻译与演变情况,简要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反映的对明清两代学者的影响,并对折射一词经过长期的演变最后得以确定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方以智和揭暄对"光肥影瘦"说的实验验证和理论论证.其论证反映方以智的"光肥影瘦"概念实由"光肥"和"影瘦"两个子概念构成.方揭二人的论证从内容到方法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上的创新精神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为什么会研究中国科技史,一直以来国内外学界流行的解读为:鲁桂珍是直接的诱因。笔者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的社会研究兴起的考察,认为,李约瑟之研究中国科技史,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自1931年以后英国科学界开展的科学的社会关系的调查和研究,应该是主要动因之一,而四十年代李约瑟来到中国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则最终促成了他转向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难题第一部分是李约瑟站在西方科学立场上提出的,它极有可能形成于1937年科学及其社会关系委员会初成期间,难题本身推动了他对中国的追踪;第二部分则是他站在中国古代科技的立场,在二战期间深入了解中国的科学与社会后提出。至迟在1945年,他已对难题的答案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发掘了1946年中国制订的一份发展科学的长期计划,对其中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所涉的内外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折射一词为主体,梳理了明末以来关于折射名词的翻译与演变情况,简要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反映的对明清两代学者的影响,并对折射一词经过长期的演变最后得以确定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竺可桢在建设中国气象台网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他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分析表明,作为中国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不仅引领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气象学界注入了精忠报国、勤谨力行、宽严相济、求是敬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王鹤亭留学印度,在水利信息和技术方面实现了深入的交流。其引荐回国的印度四合土技术,在1940年经过王鹤亭的本土化试验和改进后,设厂制造产出灰土代水泥,成为战时水泥严重短缺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为綦江的水道整理和战略作用的发挥立下汗马功劳。灰土代水泥技术在我国引进并改进成功,顺利实现产业化,是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在当前复杂背景下予以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