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2.
铁和磷对原甲藻和隐藻暴发性增殖的限制与协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微观尺度研究了铁磷对赤潮藻(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隐藻,Cryptomonas sp.)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和协同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定量地观测了在不同铁磷浓度水平下藻类的生长状况. 结果表明,铁缺乏会造成藻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发生扭曲和变形,从而导致藻类生长速度减慢;铁和磷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藻类生长速率最大、世代时间最短的组合浓度是铁为50nmol·L-1,磷为50μmol·L-1;藻类对铁磷的吸收具有协同性,藻细胞中铁与磷的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9979),得出藻细胞中磷与铁的摩尔比为nP/nFe=356∶1;光照度对藻细胞吸收铁磷产生重要影响,在低光照度下,藻细胞吸收铁磷的量大于在高光照度下对铁磷的吸收量. 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赤潮发生的关键性控制因子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揭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铁、磷和碳酸钙等的赋存特征, 结合现代表层海水中磷与水温、溶解氧的关系, 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结果表明, 沉积磷与碳酸钙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而沉积铁与碳酸钙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 这与冰期时表层海水温度降低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使部分陆源磷溶入海水刺激了海洋初级生产力, 从而导致生源碳酸钙在沉积物中积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也与海水中来自大气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氧, 促使铁的氧化而加速沉淀到沉积物中有关. 沉积物柱状样中可溶性铁和磷结合态(Fe-P)的含量变化, 能够敏感地反映来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表明了沉积物中铁和磷结合态的积累特征与赋存状况, 对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