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的石英砂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物中石英砂进行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获得海洋性山岳冰川沉积的标志性形态特征如下: 尖锐的棱角状颗粒形态占绝对优势, 边棱尖锐、表面起伏度高; 大型-中型贝壳状断口极发育, 多见平行解理面、阶梯状断口; 具有标志冰川磨蚀作用的擦痕、新月形凿口和压裂深坑有明显的化学溶蚀和沉淀形态, 如溶蚀坑、溶蚀沟, 硅质薄膜、硅质球和黏土矿物。结果表明海螺沟冰川具有强烈的侵蚀作用, 机械压碎、研磨在侵蚀和搬运过程具有绝对优势;同时海螺沟冰川底部存在丰富的冰下融水, 起到化学溶蚀和沉淀的作用。石英砂表面结构统计分析结果与河流、湖泊、海岸、风沙等沉积明显不同, 与青藏高原、南极等地大陆性冰川沉积分析结果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耕年  陈艺鑫  张跃  傅海荣 《科学通报》2009,54(23):3771-3777
海螺沟冰川地处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 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冰川底部接近压融点, 存在丰富的冰川融水. 冰川底部有丰富的碎屑, 为冰川磨蚀提供了有效“研磨工具”.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冰蚀基岩面矿物变形破裂特点, 揭示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同程度存在变形、破裂和化学蚀变. 受矿物晶格特性制约, 黑云母发生弯曲变形较普遍, 弯曲方向多与冰川流向一致, 少量角闪石也出现弯曲变形; 石英和长石多见高角度张性破裂和低角度压剪破裂, 个别矿物被完全压碎(糜棱岩化), 显示出其刚性特点. 冰川底部的磨蚀、拔蚀、冰下流水作用和冰下溶蚀作用在微观尺度上都得到证实. 矿物的变形、破碎是冰川底部侵蚀的基本机制, 海螺沟冰川单次磨蚀厚度在30~90 μm, 统计平均50 μm, 主要产生粉砂粒级碎屑. 基岩表面矿物变形破碎程度向下迅速降低. 推算本地的冰川侵蚀速率约2.2~11.4 mm/a, 与其他海洋性山岳冰川侵蚀速率较一致, 小于阿拉斯加大规模山麓冰川的侵蚀速率(10~30 mm/a), 大于大陆性冰川的侵蚀速率(0.1~1.0 mm/a). 冰川类型、冰川规模是影响侵蚀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崔之久  陈艺鑫  杨晓燕 《科学通报》2009,54(21):3364-3373
黄山花岗岩地貌各种类型分布很有规律, 呈同心状分布模式, 中心区为平坦夷平面残留部分, 向外围山峰依次为穹峰、堡峰、尖峰、岭脊等. 显示流水切割, 溯源侵蚀的裂点还停留在中心区边沿, 放射状水系的共同分水岭即为中心区. 推测中新世、上新世时为黄山花岗岩体升起后的剥蚀时期, 并形成夷平面. 后经历上新世末微弱抬升, 形成浅切割地面, 第四纪初开始强烈抬升、下切, 形成深切割地面, 造成中心区以外的高峰林立、峡谷幽深. 此一过程仍在继续, 但由于中心区集水面积有限, 裂点溯源侵蚀并不强烈, 黄山地貌现状当可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