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统计,保护区内有药用种子植物770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隶属136科463属,按其药用功能划分为理气活血类、清热解表类、凉血止血类、祛风除湿类、利水渗湿类、化痰止咳类、收敛固涩类等11类.保护区药用植物科的构成比较集中,菊科、蔷薇科、豆科、百合科、唇形科、禾本科、茜草科、毛茛科、玄参科、大戟科等22个大科共含246属444种,占保护区药用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3.13%和57.66%;属的构成相对分散,悬钩子属、珍珠菜属、蓼属、卫矛属、薯蓣属、铁线莲属、景天属、胡枝子属、菝葜属等22个大属共含135种,占总种数的17.53%.保护区有一定数量的特有及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有中国特有属药用植物12种,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21种.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2014年7—8月和2015年7—8月在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油茶林等4种不同森林类型中选取具有一定海拔梯度的样带(1 000 m×5 m)各8条,以遇见法或鸣声法记录并比较两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在4种林型生境中共记录到两栖动物2目6科12属13种709只,其中以华南湍蛙为优势物种,其次是花臭蛙和淡肩角蟾.不同林型生境中物种群落组成有所不同,但两栖动物的个体数与物种数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阔叶林和杉木林中两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其他两种林型,杉木林型生境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马尾松林次之.不同森林类型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度系数为0.667~0.987,其中杉木与油茶林中两栖类物种的Morisita-Horn相似度系数最高(0.987).表明不同两栖动物物种对于不同生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两栖类物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溪流分布、食物类型、竞争关系等因素有关,而与森林类型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负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是解释森林群落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假说.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负密度制约通过优势物种的种内竞争及近缘种之间的种间竞争、个体间病菌传播等过程为非优势物种及非亲缘种提供生存空间,从而使局域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由于生境过滤的作用,特定的生境选择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生境内群落间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会降低.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负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来解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化格局,而利用这2个机制来解释在时间序列上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格局变化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浙江古田山24 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永久性样地中的幼苗(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和2007年的幼苗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位于不同生境的342个幼苗样方内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样方间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随时间的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位于同一生境的样方幼苗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增加;而幼苗系统发育?多样性在同一生境内显著降低.因此,在亚热带森林群落中,负密度制约效应和生境过滤共同维持幼苗群落的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