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是〈我国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研究〉的第二部份,计算了太阳辐射各分量(直达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率)的数值及地表面对辐射能量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差额即辐射平衡,并绘制了这些量的全年及各月的全国分布图,从而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太阳辐射各分量及辐射平衡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2.
如果地球是一个均一的球体,地球外围也没有大气,那么,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天文辐射量(w),其变化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地理纬度、太阳的赤纬和时间。实际上,地球外围有大气,地球表面有海陆和地  相似文献   
3.
水是地球上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一个地区的水分收支及变化,是气象科学中的基本问题;也对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和影响。例如:农作物的生产规划,水电工程和大型建筑设计等都需要估算水利资源及进行旱涝推断。我们在研究了“中国辐射平衡”及“中国热量平衡”之后,进行中国水分平衡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利用1961—1970年全国200多个气象站和200余个水文站资料,根据水分平衡方程,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全年和各月的降水量、蒸发量、迳流量、厦土壤水分变化量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我国水分平衡及水分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了全国约100个探空站1960—1969年10年平均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我国大气中(从地面到100mb,共11层)全年和各月潜热平均纬向和经向输送,潜热合成输送方向和输送量以及潜热的辐合、辐散(源、汇)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我国大气中潜热输送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向:(1) 来自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西南气流;(2) 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西北气流;(3) 来自我国南海(包括东海)的偏南气流。 2.全年整层大气潜热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长江以南的两湖平原地区和西南横断山区及云南一带,纬度为24—27°N的范围内。 3.潜热输送与我国环流特征及季风进退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气流组成的潜热输送交汇线与我国的干、湿气候分界线很一致。 4.我国全年潜热辐合量零值线大致沿纬度32~34°N,潜热源、汇的分布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很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根据全国70多个日射台站1964年以前的全部实测日射资料以及28个台站1960年前后三年的探空资料,又根据全国300多个台站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计算方法,求得这些台站辐射平衡各分量的数值,并绘制了我国辐射平衡各分量分布图,从而分析了我国辐射平衡各分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主要讨论我国辐射平衡的二个主要分量——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及时空分布规律,其它分量待进一步整理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了全国100余个探空站1960—1969年10年的平均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大气中(从地面到100mb)全年和各月的感热平均纬向和经向输送,感热的合成输送方向和输送量,以及感热的辐合、辐散量(源、汇)的分布。主要结果如下: 1.我国年平均整层大气感热输送最大值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南部地区。纬向感热输送主要是西风输送。南、北经向感热输送的汇合线(即零值线)大致沿30°N纬度。 2.我国全年整层大气感热辐合和辐散区的界线(即零值线)大政沿黄河,其北边为辐散区而南边为辐合区。我国西部为辐合压,但其辐合量不大。  相似文献   
7.
前言“水”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重要气候特征之一,也是讨论气候区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关关干湿状况的研究,又为农田规划,作物布局和排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我国干湿状况,已有不少同志做过研究。本文在《我国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研究》基础上计算了我国各个地区的湿润度和水分盈亏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