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曾昭携  张跃  杨沈龙  郭永玉 《科学通报》2023,(24):3185-3195
系统合理化理论已提出20余年,其研究领域既关涉人们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涉及宏观的社会态度.系统合理化是其核心概念,它是指捍卫、支持和合理化现状的心理倾向,即便有时会牺牲自我和内群体利益.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如何以及为何将现有的社会系统合理化,以维持或提高自尊以及维持或提高所处群体的地位.为了满足认识性、存在性与关系性需要,人们会进行系统合理化.因此,系统合理化是动机性的.伴随其发展,这一理论也遭遇了严厉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4类:象征系统合理化的外群体偏爱并不是内隐的;系统合理化并非动机性的;系统合理化发挥作用的条件未得到解释;并不存在自主、独立的系统合理化动机.本文介绍了系统合理化理论及其发展、面临的理论和研究困境,并通过梳理理论观点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为回应批评、突破困境提供支持.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社会认同过程和意识形态过程(如系统合理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谨慎解释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大系统合理化神经基础的研究范围;同时关注其激活是否具有稳健的跨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Eysenck从生物学等多个角度来考察智力,认为智力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分为生物学智力、心理测量智力和社会智力.Eysenck曾先后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智力层次模型,特别是其晚年提出一种整合模型来探讨智力,并从生物基础的角度对智力进行了解释.他的这种智力观反映了心理学中智力的研究与当今兴起的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等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个体差异环境观,给我们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