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南岛双池玛珥湖全新世高分辨率环境纪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沉积物特征、粒度、黏土矿物、碳/氮比值、孢粉和藻类的变化规律等, 揭示了海南岛热带玛珥湖的演化历史和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规律, 证明了玛珥湖沉积系统对短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敏感的, 反映出热带湖泊的全新世高温期为7200~2700 aBP. 同时, 在高温期也存在短尺度的气候波动, 如7250~6120, 4460, 3850和2700 aBP等时间段存在振荡式的气候快速变化. 晚全新世, 尤其在近于2700 aBP, 各综合分析结果均反映了气候的明显变化, 它标志着在2.7 ka左右东亚热带区域的气候模式可能发生了重大转折, 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增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 高分辨率藻类记录还清楚地揭示了在最近的2.5 ka内存在长度约为0.5 ka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广东南雄断裂带Ar-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雄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拉伸剥离断层。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石样品镜下观察的基础上,对南雄断裂带糜棱岩中的同构造变形-变质矿物白云母进行了Ar-A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南雄断裂带作为拉伸剥离正断层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117.3±2.7 Ma),而其强烈的伸展变形韧性剪切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Ar-Ar坪年龄为94.6±0.4 Ma),随后在88.9±1.0 Ma和81.1±2.0 Ma还可能发生过2次较明显的热扰动事件。南雄断裂带Ar-Ar年龄数据为进一步判断华南白垩纪岩石圈伸展作用发生的时间提供了新的热年代学制约,即是说,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是区域岩石圈伸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分析比较了现有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仿真模型,指出各自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以往主要针对局部对象进行安全仿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电力二次系统整体安全防护需求,综合运用8种仿真技术和方案,设计实现了基于4个仿真层次,17个种类仿真试验的信息安全综合仿真试验床,实现针对电力信息系统的大型、分布式、联动式的综合信息安全仿真.使用证明,试验床能够为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多方位的仿真测试和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灾害致因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进行的初步地震灾害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地震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震灾最严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大量产生还与区内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煤层等软弱地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石等软弱岩体分布广泛、极震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河谷深切、地形高差大、山体破碎的中-高山区有关。特大地震灾害再次提醒人们,在建筑场地选址中必须考虑活动断裂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重视人-地关系和人-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邹和平 《科技资讯》2014,(10):38-39
随着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电力事业也在高速的发展,在当今数据采集信息的时代中,数据采集速率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采用的A/D采样率已经达到了10GS/s,并且通过了A/D采样在中频对雷达进行信号的安全处理,本文主要对PCI总线技术的数据采集卡,在雷达回波信号的采集和储存中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了解了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6.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琼断陷盆地构造主要受走向北东东、北西和北东3组断裂控制。新生代不同时期各组断裂活动程度不同。在编制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讨论了雷琼断陷盆地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在时空上的迁移、发展和转化特征。根据地层厚度反演,估算了盆地的下降幅度和不同阶段的下降速率、拉张因子以及拉张量。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且与南海扩张、深部物质运动以及印澳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岩体节理到脆性断层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室内的断裂力学实验结果,对含结构面(节理,裂隙)的岩体,分别分析了其含一组节理,雁行节理,共轭节理等3种情况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发展过程过程,结果表明:外力作用下的岩体,其所含的结构面将最终沿接近主应力轴的方向扩展,延伸,破坏,最后结合广东某些地区的地震断层实际资料的分析,认为地壳浅层内某些大规模的脆性断层的形成与上述焦点结构面的岩体扩展,破坏过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与城市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