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测试了47块不同原料、厚度、面密度和孔隙率的平纹机织坯布在700~1 200 nm波段的近红外光透射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列联表分析、相关分析、主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列联表分析表明织物原料与近红外光透射率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来自于织物厚度、孔隙率和面密度;主因子分析根据上述3个影响因素重新排列组合提取了2个主因子,并建立了透射率与新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可对纺织面料的近红外光透射率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木棉纤维横截面超薄切片的透射电镜观察,获得了木棉纤维的胞壁层次结构、原纤尺度及排列。木棉纤维胞壁具有清晰可见的多层状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外表皮层S、胞壁1层W1、胞壁2层W2、胞壁3层W3和内皮层IS共5个基本的层次,各层具有不同的厚度和原纤堆砌密度与排列方向。可见木棉纤维横截面最小结构单元宽度为3.2~5.0nm,与棉纤维基原纤尺寸相当。实验证明,碱液对木棉纤维的可及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对于同一纤维胞壁各层的溶胀也存在差异。其中W2是最易被溶胀的;内皮层的原纤容易被分离出来。而未经溶胀处理的木棉纤维电镜照片反差弱,层次结构不够细致。  相似文献   
3.
研究正反面结构有明显差异的立绒织物在传热性能上的方向性。用平板型保暖仪测量丝绒织物光面和绒面接触热阻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贾渝  吴鹏程  汪楣芝 《贵州科学》2001,19(4):10-12,22
本文回顾了藻苔属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 ,并对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 ,就该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作者们认为应该把藻苔类植物独立成立藻苔纲  相似文献   
5.
随着6G超级无线宽带业务的涌现,数据速率需求达到新的高峰。语义通信通过收发双方的知识共享和语义理解,能够减少传输信息量,降低带宽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聚焦语义通信的编解码技术和端到端传输技术,结合其业务特点和安全性需求,重点阐述语义通信的高效编解码和传输技术。此外,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探讨语义通信存在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XPS、ATR-FTIR等手段来研究DMF预溶胀涤纶经电晕放电处理后的表面结构性能.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后表面引入了氧元素;表面晶区下降,非晶区含量提高,经长时间处理后,各含量与原样接近.  相似文献   
7.
研究正反面结构有显著差异的丝绒织物在传热性能上的方向性.在平板型保暖仪上通过试样的不同搭配方式测试求得了丝绒织物光面和绒面接触热阻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邵莉 《科技资讯》2009,(32):194-194
本文通过讨论提升教师个人魅力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提出高校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性,并给出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八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8种不同的藓类植物,泥炭亚纲1种,黑藓亚纲1种,真藓亚纲中的顶蒴单齿亚类1种,顶蒴双亚类2种,侧蒴双齿亚类2种,金发藓亚纲1种,取其成熟孢子,用光学显微镜(L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1)孢子形态分为2种:A.四面体形,B.球形,A.是较原始的。(2)孢子颜色分为2类:A.黄色,B.绿色,与演化的关系尚待探讨。(3)孢子萌发孔分为3种类型:A.三裂缝,B.近极薄壁区,C.无明显萌发孔。A.是较原始的,(4)孢子直径12.2-36.9μm,有两种较大(26.5μm,36.9μm),相对原始。(5)孢壁厚度275.0-1950.0μm,孢壁厚的物种相对进化。(5)孢壁纹饰有4种:A瘤状,B.疣状,C.棒状,D.无突起,C.相对进化。(6)孢壁结构分为2类:A.具周壁、外壁、内壁,B.具外壁、内壁,周壁、外壁、内壁在透射电镜下电子密度不同,但均为同质层,无结构分化,不同进化水平的物种间无明显区别,藓类孢了的进化不是同步的,具有交叉性状,上述结果从孢粉角度说明苔藓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较原始的,也为苔藓孢子形态研究、分类及系统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