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移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的位置比较特殊,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留学浪潮推进的第三代海外华人文学。这种中国新移民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其受到的多方意识形态的操控十分明显。本文拟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和勒菲弗尔的重写和操控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选用中国旅美女作家严歌苓首部以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扶桑》及其英译本为分析对象,主要从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源语原著选择的主导性、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选择及译作风格把握的操纵性及赞助人对书名翻译的干预和对新书宣传的导向这三个方面探讨多元系统内各种文化语境制约因素对新移民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型钙钛矿ABO3 型B 位含铋混合导体透氧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与合成了系列新型的钙钛矿型B位铋掺杂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对其结构与透氧性能进行了测定.发现BaBi_(0.2)Co_yFe_(0.8-y)O_(3-δ)(y≤0.4)及BaBi_xCo_(0.2)Fe_(0.8-x)O_(3-δ)(x=0.1~0.5 )都可以形成立方晶相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透氧测定表明此系列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氧渗透能力.BaBi_(0.2)Co_(0.35)Fe_(0.45)O_(3-δ)导体膜,在膜片一端为空气氛另一端为氦气氛情况下,900℃时透氧量高达0.77 × 10~(-6) mol/(cm~2·s)以上,远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含铋透氧膜材料.并发现透氧量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铋含量无简单的关系.O_(2)-TPD测定表明,材料具有优良的氧吸附脱附可逆性.长时间透氧测定表明,BaBi_(0.2)Co_(0.35)Fe_(0.45)O_(3-δ)BaBi_(0.3)Co_(0.2)Fe_(0.5)O_(3-δ)导体膜在875℃下都具有较稳定的氧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3.
新型含锆纯相钙钛矿型混合导体透氧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与EDTA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BaZr0.2Co0.8-xFexO3-d系列导体透氧膜材料, 对其晶体结构、透氧性能、烧结性能和密封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 材料均呈现纯相立方钙钛矿结构. 由于Zr的引入, 合成材料的透氧量、透氧稳定性、烧结和密封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或改善, 如x = 0.2, 0.3时, 材料的透氧量高达0.8 mL/min·cm2 (950℃), x = 0.5时材料在800℃下具有较长时间的透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能球磨辅助固相法制备碳包覆并掺杂Mn的LiFePO4正极材料LiFe1-xMnxPO4(x=0.04、0.05、0.06和0.07)。通过X线衍射光谱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比表面积(BET)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考察Mn的掺杂量及碳的包覆量对LiFePO4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优化条件。结果表明:Mn掺杂量x=0.06及碳的前驱体(蔗糖)添加量为LiFe0.94Mn0.06PO4质量的2.5%(碳最终质量分数为1.26%)时,所获得的碳包覆和Mn掺杂的LiFePO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异,其0.1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为165.1 mA·h/g,10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仍达92.4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7%及89.2%。  相似文献   
5.
浅谈不同盐渍土类型导致的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述了以含盐性质为标准划分的不同盐渍土类型,侧重于以含盐性质为划分依据,详细说明了在此划分依据下各盐渍土类型所导致的公路路基病害,并提出了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6.
在混合导体透氧膜反应器中进行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辉  熊国兴  邵宗平  刘盛林  杨维慎 《科学通报》1999,44(19):2050-2052
混合导体透氧膜指的是一类同时具有氧离子导电与电子导电性能的新型陶瓷膜。在高温下,当膜两边存在氧浓度梯度时,氧可以从高氧压端向低氧压端透过,且理论上氧的选择透过性为100%,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透氧量、高稳定性的透氧材料Ba0.5Sr0.5Co0.8Fe0.2-03-δ,并成功地把其应用到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以空气为氧源利用透氧膜透过的氧与甲烷反应制合成气,使氧的膜分离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一体化于一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