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广东省南雄盆地白垩系-第三系交界的大绝灭事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资奎 《科学通报》1990,35(11):880-880
白垩纪末期发生的全球性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绝灭的问题,是地学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课题。1983年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古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东部地区上白垩统王氏群恐龙蛋化石记录表明,以长形蛋类为代表的恐龙种群从晚白垩世中期一直生存到晚期,但是以网形蛋类和圆形蛋类为代表的恐龙种群在晚白垩世中期灭绝了,以椭圆形蛋类为代表的新恐龙种群则在晚白垩世晚期出现.计算这些类型蛋壳的水蒸气传导率,发现圆形蛋类和网形蛋类的水蒸气传导率比长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的高4~115倍,说明前者必须在更为潮湿环境中进行孵化.根据蛋壳的δ18O记录,从晚白垩世中期到晚期,气候的变化是由湿润变为较干燥的气候环境.可以认为,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引起这一恐龙多样性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南雄盆地3个含有K/T界线剖面的恐龙蛋壳中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布模式表明, 从白垩纪最晚期到古近纪早期中国华南地区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环境变化事件. 第一次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发生在K/T交界前2 Ma, 除了有很多蛋壳显示出病理组织结构特征外, 由它们为代表的恐龙多样化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第二次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规模较大, 正好发生在K/T交界及其附近. 恐龙在K/T交界开始灭绝, 然后持续至古新世早期. 这一绝灭过程大约经历了250 ka, 比北美蒙大拿地区和印度西部的恐龙灭绝要晚一些.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多次以铱异常、氧同位素异常为标志的全球性环境效应和以微量元素含量异常为标志的地区性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短期和长期间地球化学环境的不断恶化, 使恐龙无法正常繁殖后代而逐渐灭绝.  相似文献   
4.
王强  汪筱林  赵资奎  蒋严根 《科学通报》2012,(31):2899-2908
记述了产自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早期赤城山组的恐龙蛋化石新类型,依据蛋化石个体较小,近圆形,蛋壳柱状层可为3层,其外层由石笋状或珊瑚状排列的次生壳单元组成等特征,分别建立2个新蛋属,1个新蛋种和1个组合蛋种:始丰石笋蛋(新蛋属,新蛋种)(Stalicoolithus shifengensis oogen.et oosp.nov.)和石嘴湾珊瑚蛋(新蛋属,组合蛋种)(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 oogen.et comb.nov.),通过进一步对比,产于广东南雄盆地上白垩统坪岭组的艾氏始兴蛋(Shixingoolithus erbeni Zhao,1991)也应归入石笋蛋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新蛋科:石笋蛋科(Stalicoolithidae oofam.nov.).石笋蛋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恐龙蛋化石类型的组成,而且其特殊的蛋壳结构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蛋壳生长和形成模式,为进一步讨论羊膜卵卵壳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