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据14个县区20多个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的时限,虽因地而异,但大都限于奥陶纪阿石极阶(Ashgillian)至志留纪鲁丹阶(Rhuddanian)。虽然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都表现为区域性的上升运动,但源于华南板块在其东南方向受其他块体的水平挤压作用。奥陶纪末南极冰盖凝聚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使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特别是前者)表现更为明显并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浙赣边区晚奥陶世腕足动物群落分布型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仁斌 《科学通报》1995,40(10):932-932
群落是指现代或远古同一时期共生在同一特殊空间的生物联合,是生态地层学研究的基础.群落生态是指群落所处的生境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识别和划分群落,分析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演替规律,可以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也是进行古地理研究和盆地分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自从38亿年以前地球上首次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以来,经过数十亿年的漫长演化终于呈现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纷繁复杂的地球生命系统.研究表明,其演化过程并非匀速,而是时而加速(大辐射),时而减速甚至停滞,有时还遭受重大挫折(大灭绝)!正是这些大大小小、性质各异的宏演化事件,使得地球生命系统的演化酷似一部华丽的、抑扬顿挫的交响乐,而且至今仍在奏响,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 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 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 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py数据的分析结果, 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 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 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 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 不同地区δ34S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py发生大幅振荡, 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相似文献   
5.
丁娜  刘建波  詹仁斌 《科学通报》2014,(10):924-935,941
显生宙棘皮动物骨骼均由高镁方解石组成,其骨骼的Mg/Ca比受海水Mg/Ca比、古海水温度、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以华南扬子区下奥陶统棘皮动物海百合化石为主要测试对象,通过能谱仪及波谱仪等微区原位分析方法,获得其骨骼可靠的Mg/Ca比.化石骨骼显微构造和化学成分特征表明,扬子区下奥陶统海百合茎化石骨骼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弱,依旧保存有与壳体原始矿物有关的Mg含量特征.测试结果显示,根据棘皮动物骨骼的Mg/Ca比与海水Mg/Ca比的线性及指数关系,早奥陶世海水的Mg/Ca比分别在0.16~0.7或0.07~1.17之间变动.经过对其变化趋势的讨论,研究认为扬子区下奥陶统棘皮动物骨骼Mg/Ca比的逐渐增高主要受控于海水Mg/Ca比,而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表明,保存良好的棘皮动物化石可更广泛地应用于古代海洋Mg/Ca比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戎嘉余  詹仁斌  黄冰  俞国华 《科学通报》2007,52(22):2632-2637
奥陶纪末赫南特期(Hirnantian)以北非为中心的大陆冰川形成, 全球海平面大幅下降, 凉浅水海域广泛分布, 底栖无脊椎动物群与前赫南特期(pre-Hirnantian)的面貌迥异. 截止目前, 所报道的赫南特期化石群基本上属于较浅水的产物, 而深水底栖生物群还鲜为人知. 最近, 笔者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镇安乐村旁狮子山堰口组上部泥岩中, 发现一个以腕足动物-三叶虫占优势的底栖化石群, 将其命名为Leangella-Dalmanitina(Songxites)组合, 其时代宜确定为奥陶纪末期. 通过动物群的对比和群落生态分析, 推测该组合可能栖息于BA5的底域生态位. 本区Leangella-Dalmanitina(Songsites)组合与世界广布的Hirnantia-Dalmanitina动物群尽管生存时代相近, 但主要生态域不同, 面貌组分差别很大. 研究表明: (1) 奥陶纪末期从赣西北到浙北可能发育从浅斜坡向深斜坡过渡的海底栖息环境; (2) 深水相环境是奥陶纪末大灭绝首幕之后底栖腕足类幸存的一个关键场所.  相似文献   
7.
地球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新概念—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宏演化进程中的第一次辐射,也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形成及早期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大辐射历经4千余万年,包括长期的、渐变的过程和数次高潮(多样性峰值).华南实例分析显示,大辐射不仅表现为分类单元多样性的快速增加,还表现为群落生态多样性的高度复杂化,特定动物群的形成和快速分异,以及对寒武纪动物群延续分子的替换.大辐射的差异性普遍存在,是辐射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