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棉铃虫血淋巴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丽红  王琛柱  钦俊德 《科学通报》2001,46(15):1303-1306
以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及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PO)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被寄生后,血淋巴的体外黑化率显著下降,酚氧化酶的活性被抑制。寄生后48h,血浆中PO的活性降低约83%。注射0.5雌蜂当量的萼液对PO活性的影响与寄生相似,这表明寄生引起的PO活性的下降与寄生蜂萼液中所含成分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正常未寄生情况下,血细胞中的酚氧化酶原(proPO)可被牛胰蛋白酶激活,而在寄生及注射萼液后,血细胞中的proPO则不能被牛胰蛋白酶激活,而且活性略有下降。以上结果显示,齿唇姬蜂对棉铃虫的寄生造成了PO的活性下降,而且这种抑制与寄生蜂的萼液有关,抑制的原因可能是萼液成分(多分DNA病毒等)抑制了proPO在血淋巴中的表达或加速其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2.
颜增光  阎云花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5,50(12):1220-1227
利用风洞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取食诱导烟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行为测试结果表明, 被棉铃虫和烟青虫取食的烟草对棉铃虫齿唇姬蜂有很强的吸引作用. 机械损伤的烟草, 用2种昆虫的反吐液或用蒸馏水处理伤口, 都比未受损伤的烟草能够吸引更多的寄生蜂. GC-MS分析发现, 未受损伤烟草的挥发物中只有4种成分, 而棉铃虫和烟青虫取食, 或机械损伤处理诱导烟草释放出13种共同的化合物. 此外, 化合物b-蒎烯仅在棉铃虫取食诱导的烟草挥发物中出现, 顺-3-已烯醛只被棉铃虫和烟青虫取食诱导而不被机械损伤诱导, 而乙酸已酯只在机械损伤处理烟草释放的挥发物中可检测到. 2种昆虫取食烟草释放的挥发物总量彼此没有差异, 但均高于未受损伤烟草释放的挥发物总量. 机械损伤并用2种昆虫的反吐液或蒸馏水处理烟草, 其释放的挥发物总量相似, 且均高于未受损伤烟草释放的挥发物总量. 不同处理间单个化合物的释放量也有差别, 但以昆虫取食处理与机械损伤处理间的差别较大, 而2种昆虫取食之间, 以及机械损伤处理之间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齿唇姬蜂多分DNA病毒对棉铃虫前胸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末龄幼虫前胸腺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注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多分DNA病毒对棉铃虫前胸腺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3个雌蜂当量的萼液或4个雌蜂当量的病毒影响了棉铃虫的前胸腺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注射萼液或病毒使棉铃虫前胸腺细胞的细胞内通道系统明显萎缩甚至消失,细胞内圆形线粒体增多,溶酶体增多,环状的膜组织增多,有些细胞的细胞器已经裂解,细胞内堆积有大量颗粒状物质.这些现象说明,棉铃虫齿唇姬蜂的萼液或多分DNA病毒导致棉铃虫前胸腺失活并解体.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种间杂交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琛柱  董钧锋 《科学通报》2000,45(20):2209-2212
成功地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与烟青虫H. assulta Guenee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与棉铃虫回交, 均获得回交后代. 当雌性棉铃虫与雄性烟青虫杂交时, 子一代只有雄性, 没有雌性, 根据霍尔丹定律, 可以证实棉铃虫和烟青虫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类型为ZW型, 雌性为杂合性别; 该杂种还表现有杂交优势, 蛹的重量显著大于亲本的雄性蛹重, 与棉铃虫雌性回交后, 造成子代雌雄性比失调, 为1︰4, 因此它可能在遗传防治棉铃虫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昆虫共舞     
小小的昆虫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如果您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具有不可思议的种类和数量。据估计,昆虫的种类占世界整个物种的一半以上,目前用科学方法描述的种类已超过100万,在任一时间存活的昆虫数量有10~(19)个。 在多数人特别是城里人眼里,  相似文献   
6.
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种间杂交理解生物学物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6,51(21):2573-2575
以棉铃虫和烟青虫种间杂交作为一个案例, 讨论了生物学物种概念. 根据Dobzhansky对生殖隔离机制的分类, 棉铃虫和烟青虫之间存在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 表现为两性间化学通讯系统有差异, 生殖器不匹配, 以及杂种性别缺失和部分不育. 棉铃虫和烟青虫种间杂交的研究结果为生物学物种概念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此外, 还简要探讨了种间杂交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嗅觉对昆虫非常重要,多数昆虫通过嗅觉寻找食物、配偶、产卵场所以及逃避天敌。触角是昆虫主要的嗅觉感受器官,不同种类昆虫的触角呈现不同形状,如棉铃虫的触角为线状,蝴蝶的为锤状,家蝇的为具芒状,柞蚕雄蛾的触角为羽状。昆虫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感知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感受化合物的是触角上的各种各样的感器,感器按形状大致可分为毛形、锥形、刺形、腔形、坛形、板形、耳形等。不同形状的感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毛形和锥形感器,是感受环境中的气味化合物的主要嗅觉感器。不同种昆虫的感器在类型和数量上也…  相似文献   
8.
宗娜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4,49(14):1380-1385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棉铃虫Helicovepa armigera (Hübner)、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 (Guenėe)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Lepidoptera, Noctuidae)的共同寄主. 用HPLC测定烟草叶片烟碱含量, 比较了3种昆虫取食以及机械损伤模拟取食对烟草诱导防御反应的差异.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取食以及机械损伤后用它们的下唇腺提取液处理烟草叶片, 都能够抑制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在烟草叶片的机械损伤部位涂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葡萄糖氧化酶也能够抑制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相反, 斜纹夜蛾取食或机械损伤后用该幼虫下唇腺提取液处理烟草叶片, 都能够促进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而加热变性后的斜纹夜蛾下唇腺提取液同样能够促进机械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由此可见, 昆虫下唇腺中的物质对烟草烟碱的诱导反应有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检测发现, 棉铃虫和烟青虫下唇腺中都存在葡萄糖氧化酶活性, 且棉铃虫下唇腺中该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烟青虫的, 而在斜纹夜蛾下唇腺提取液中没有检测到该酶活性; 葡萄糖氧化酶在棉铃虫中主要存在于下唇腺, 其最适pH为7.0, D-葡萄糖是它的最适底物; 在幼虫发育期内, 棉铃虫下唇腺中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是动态变化的, 在每一龄期幼虫取食最活跃的时期该酶的活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和烟青虫杂交子一代幼虫的精巢和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汤清波  阎云花  赵新成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5,50(11):1103-1108
雌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和雄性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杂交(正交), 其杂交子一代在成虫期可分为可育的雄性个体和生殖器官畸形的不育个体. 雌性烟青虫和雄性棉铃虫杂交(反交), 其杂交子一代在成虫期雌性和雄性都可育. 反交子一代5龄2 d期幼虫没有精巢的个体为正常雌性, 有精巢的个体为正常雄性, 其精巢的长和宽与亲本的精巢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正交子一代5龄期幼虫的每个个体均可观察到精巢, 但是根据幼虫精巢发育正常与否, 可把他们分为明显的2类: 第1类幼虫个体的精巢长和宽与亲本精巢的差异不显著(P > 0.05); 第2类幼虫个体的精巢长和宽显著小于亲本的精巢(P < 0.01). 脑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观察显示, 正交和反交子一代幼虫的脑细胞有丝分裂中期Ⅰ双倍体染色体均为2n = 62, 数目与其亲本的相同;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 正交第1类幼虫和反交雄性幼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数目与其亲本的相同, 证实其单倍体染色体n = 31; 正交第2类幼虫没有观察到任何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相. 联系成虫期杂交子一代的特征, 可知正交子一代第1类幼虫发育为正常可育的雄性个体, 第2类幼虫发育为畸形的不育个体. 推断正交子一代中第2类幼虫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精巢发育异常和精母细胞不能够进行减数分裂, 从而不能产生正常的精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的封面是一幅昆虫的图片,鲜红色的花朵,配以碧绿得发光的昆虫,再加上新鲜的露水,使得整幅画面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图中的昆虫叫螽斯,是一类能发出鸣声的昆虫,与蟋蟀、蝗虫、蝼蛄等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