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晚新生代亚州内陆干旱化作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古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对中国西部风尘沉积序列与沙漠内部及周边地层、地貌等地质证据的分析,总结了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吉特、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和毛乌素等沙漠/沙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自3.4Ma出现之后,在2.8Ma进一步扩张,其他沙漠直到晚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才开始出现,最终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由西向东阶段式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的集约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07年遥感影像对佛山市禅城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2003-2007年的佛山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角度对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7...  相似文献   
3.
选择位于共和盆地中部的更尕海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利用12个AMS14C年龄建立了湖泊沉积的时间序列.通过对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TOC)含量、总氮(TN)含量、C/N、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org)以及遗存植物大化石等的系统分析,结合定量估算,重建了16ka来湖泊生产力的变化历史.更尕海植物大化石及碳酸盐结壳以轮藻(Chara spp.)和沉水维管束植物为主,且交替出现,反映了湖泊古生产力的变化.碳酸盐的沉淀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间接指示了湖泊古生产力的变化.此外,定量估算的古生产力与碳酸盐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建结果显示,16.7~15.3cal ka BP,湖泊尚未形成,为风沙环境;15.3~11.6cal ka BP,湖泊生产力显著提高;11.6~9.2cal ka BP,受亚洲夏季风增强的影响,急剧升高的湖泊水位抑制了沉水植物的生长,湖泊生产力降低;9.2~7.4cal ka BP时段,早期湖泊古生产力较高,8.6cal ka BP之后有所降低;7.4~2.1cal ka BP,生产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1cal ka BP以来,湖泊生产力呈逐渐降低趋势.更尕海湖泊古生产力变化与亚洲夏季风强度影响的湖泊水位变化有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盛衰.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国西部沙漠形成演化的驱动机制,其演化模式为"隆升-河湖-沙漠",其物源包括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以及基岩的残积坡积物等。沙漠的形成与扩张可能受青藏高原隆升、北极冰盖的演化、特提斯洋消亡的共同影响,其与沙漠的形成和扩张之间的动力过程目前虽然不甚明了,但在时间上却有着较好的同步性,具体体现在8~7、5.3、3.6~3.4、2.5、0.8~0.6、0.15Ma这6个阶段。对亚洲内陆干旱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北极冰盖演化、特提斯消亡的时空耦合关系和动力机制建立了初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3—2020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化肥施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93—2020年河南省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后开始波动下降,阶段性特征明显;28年来河南省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由1∶0.44∶0.15逐步调整为2020年的1∶0.67∶0.55,氮肥比例递减,磷肥和钾肥比例稳步增长;2020年河南省化肥施用强度为862.36 kg/hm2,属于高度过量水平,河南省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强度差异相对较大,豫北化肥施用强度最高,豫南最低;2020年河南省总肥的环境风险指数值为0.77,属于重度风险等级,豫北的风险指数最高,豫南风险指数最小.2015年后河南省化肥施用开始下降,化肥增长趋势得到扭转,但河南省化肥风险指数仍属重度风险等级,未来仍需采取措施以实现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