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引言世界古代数学史记载古代中国人研究自然数并创造了2个典范的数型图:第一个是河图,第二个是洛书[1,2]。自然,后者是以前者为先导而发展的。这两个图阵的创造显示出古代中国人在几千年前非凡的数字抽象化能力。这两个图阵标志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数学思维发展出的两大类型。虽然过去从无人用现代数论观点来解释这两个图,它们仍然是纯粹数学中最早的两个数字模型图。两千多年来,世界数学家将洛书发展为幻方[3,4],并且一直维持这种解释到今天。作者认为: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重整与发扬工作中,通过现代数  相似文献   
2.
太极图与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蔚芳 《世界科学》1997,(11):24-27
马飞马跑与龟爬,事属遗传非近化;六四易卦基因子,太极图演核酸体。一、引言“太极”与“太极图”是描绘中国原始文化建立所根据的两个基础名词。顾名思义,太极图就是代表太极的图像。“太极”一词首先出现于《易经·系辞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只是解释八卦衍生的顺序,并没有定义出“何谓太极”?再者,《易经》虽然提出了“太极”这个名词,却从未示出太极图像。所以:何谓太极?如何根据太极绘制太极图像?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中尚无可稽考的两个原始问题。根据史传,太极图像最早出现于东…  相似文献   
3.
河图→洛书→易卦→太极图──焦氏“河洛易数学体系”焦蔚芳笔者根据现代数学中的代数学、几何学与数论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了对《河图》、《洛书》和《易卦》三大符号体系的初步数学研究,建立了对河图和洛书的数学分析,洛书矩阵学说,洛书数字几何学,及周易宇宙代数学...  相似文献   
4.
三、洛书数论要义 1.洛书数的集合论 A.洛书数的置换(Permutation) 在数学中,数1,2,3…,n的置换的研究为所有各类变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我们用:σ=(1 2 3……n i_1 i_2 i_3……i_n)或σ=(i_1,i_2……i_n)表示置换σ。由于σ是一一对应且及其本体的,因而序列i_1,i_2……i_n是数1,2……,n的一个排列。n阶置  相似文献   
5.
导论缘起1968~1983年间,笔者任职于美国陆军部材料与力学研究中心,从事金属材料的科研工作。在该段时期内,美国与苏联两大强国争夺世界霸权,竞相研制高级军械材料(OrdnanceMaterials)提高作战能力。美国陆军部为了对付苏联的重型坦克和装甲器械,计划研制高密度、高强度的动能合金(KineticAlloy)材料,笔者被委任参加了该项目的设计与研制工作。恰巧在这段时间内,笔者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中国原始文化史中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周易》(通称《易经》)。感到易经的理则与现代的金属学、材料力学颇有可以比同之处。心中蕴藏用易经的思…  相似文献   
6.
7.
焦蔚芳 《世界科学》1993,(12):29-35
(9)乾三 表w.八升之积方阵(a+bi)·(x+州)=(ax一妙)+i(即+bx)竺矍资皇蔓一一良一︸︸傲 坤一︷一(7,0)(49,0)(6 .1)(42,.7) 二吮,(5,2)(4,3)(3,4)(2,5)(几)(0,7)(7,0)(35,14)(28,21)(21,28)(14,35)(7,42)(0,49)山或 (6,l)水三 (5,2)风三 (4,3)雷三 (3,4)火三 (2,5)泽三 (1,6)夭= (0,7)(42,7)(35,12)(28,17)(21,22)(14,27)(7,32)(0,37)(一7,42)(35,14)(28,17)(21,26)(14,23)(7,26)(0,29)(一7,32)(一14,35)(28,21)(21,22)(14,23)(7,24)(0,25)(一07,26)(一14,27)(一21,28)(21,28)(14,27)(7,26)(0,25)(一7,24)(一14‘23)(一21,22)(一28.21)(14,3…  相似文献   
8.
9.
语录两则“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立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数可数,非常数)”。诗一首阴阳虚实太极中,宇宙易化变无穷; 天演地适人竞道,三才谐振肇生生。缘起 1990年10月,笔者参加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召开的国际周易与自然科学讨论会,作成两件极富意义的工作:一件是向大会呈交并简介作者所写的《洛书的数学研究》三篇论文;一件是在会议讨论中谈到中国哲学家如冯友兰等多将《易经》理解为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简介易道中的“丹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北京猿人的出现,到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建立,中国人民对宇宙特质的认识,建立了一种哲学观点回《易》。易者道也,道是宇宙哲学的整体原则。夏代的易主述天道,以日月为易的表征;殷代的易主述地道,以阴阳为易的表征;周代的易主述人道,以生生为易的表征。夏易与商易久已失传,只有《周易》一书流传到今日,成为中国原始传统文化建立的基础。在中国原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生生之谓易”的哲学观就导生出黄帝与老子的养生理念。黄帝的《内经》阐述阴阳交的养生之道;老子的《道德经》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