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生物化学名词审定,起源于1986年6月间,月初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李玉英同志、樊静同志先后来沪,促进了在沪的生化学会会员的积极性,对于名词统一的迫切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经过部分会员的酝酿,决定正式筹备,组织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即着手进行名词统一的工作。同年8月18-22日,在上海成立,接着即进行工作,参加的有来自上海、北京以及少数天津、南京、杭州等地的约30位生化工作者。在第一次工作会上,明确了:(1)制定生物化学的基本名词和(2)按类群关系分类。会上提出了共约3000余条,经反复切磋,初步确定了1356条,按类群关系分为9类,其中若干条附有说明,汇总后寄交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审阅,然后由生化学会办公室计算机打印,交印刷厂胶印,装订成册,作为《征求意见稿》寄全国各地生化工作者征求意见。1987年2月至6月间,陆续收到173位专家的回函及意见,共提出意见2783条。我们已将这些意见及具体建议整理完毕,正由在沪的几位委员进行研究,将于今年11月下半月召开第二次会议,会上确定的名词将于整理后上报全国审定委员会,同时提出第二批待审基础名词若干条,继续审定。一年有余的工作中,逐渐加深了对于各词统一必要性的认识。生物化学为生物学和化学所构成,其交叉性必然很强。生物化学在发展过程中又和更多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等有多方面的交叉,因此广大的教师队伍对于生物化学名词统一的必要性感觉尤为深刻。《征求意见稿》的寄发对象,多为教学和研究第一线上的工作者。他们的反应甚为热烈,均能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提出修改、补充等意见,有因当事人出国在外,由共事者“毛遂自荐”,也有“接受委托”,甚至有“抱病代理”的动人事例。这一切均说明,要求“正确、合理、统一”的名词的愿望确是人同此心的!在这年余的工作中,感觉到有下列两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1)生化名词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甚强,迫切需要和有关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委员进行横向交流。交流的要点应该原则上确定哪些是学科的基础名词,哪些是几个学科的共同使用的基础名词,这些共同使用的名词是否通过协商,约定由某一学科制订,而由其它共使用的学科接受使用。另外,还有哪些名词属于借用的范畴,即某一学科不承担制订的任务,需要时即借用之。(2)各学科的定名工作是否需要一个先后次序?如酶学为生物化学的重要分支,但酶的名词,不免要使用它所作用的底物之名,而底物时常是具体的化学物质,似乎应该先定物质的名,而后定酶的名,或者是否各学科自行单独确定了,然后仅就不同的词进行磋商?  相似文献   
2.
王应睞  沈昭文 《科学通报》1959,4(19):630-630
生物化学的研究在我国解放前虽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进展很慢,研究活动也仅限于极少数的实驗室。抗日战爭开始至全国解放前一段长时期內,生化研究又几乎陷于完全停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生化研究和其他科学一样,在全国范围內迅速地发展起来。解放前,生化研究机构只有几个,而現在已經成倍地增长,并积极地开展工作。在干部培养方面,已往国內的高等院校的課程中,除医学院和极少数大学讲授普通化学外,沒有高級生化課程。近年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先后成立了生化专业,培养生化的教学和研究人材。同时研究机构亦致力于生化干部的培养,如高級生  相似文献   
3.
代谢反馈和代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昭文 《科学通报》1962,7(9):42-42
数十年的代谢研究,从整体的实验观察逐步深入到使用离体组织、磨碎的组织(匀浆)、分离的细胞器,以至于可溶酶系和纯酶,进行观察。这些努力为我们揭开了细胞活动的许多秘密,辨认出来了许多所谓代谢途径。举凡糖的各路降解和合成,各个氨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