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静华 《广西科学》2017,24(1):25-32,39
口腔细菌是引起龋齿的关键因素。口腔细菌和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唾液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早期牙菌斑生物膜,随后更多的细菌加入到生物膜中生长并最终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等疾病。唾液为细菌的黏附提供配体,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但是细菌如何利用以及利用哪些唾液大分子进行生长还不清楚。许多口腔细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有不同的糖苷酶水解糖链。本综述总结了笔者对口腔细菌的研究,揭示不同细菌利用人的唾液生长的能力不同,有的生长良好,有的甚至不能单独在唾液中生长;而口腔共生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 DL1在唾液中生长良好是依赖于细菌表面的3个糖苷酶,它们捕食唾液中富含脯氨酸的糖蛋白的N-糖链,是该细菌在唾液中生长关键的第一步;而且不同的糖苷酶对底物有严格的特异性,糖链只能被依次水解。不同细菌表面有不同的糖苷酶,能够合作水解糖链从而在唾液中相互喂养并在牙齿表面共生,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马铃薯“紫花白”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短杆状病毒,病毒粒体直径为19±1.9nm,长度在180~220nm之间,OD260/280比值为1.23,病毒核酸为ssRNA,单一组分.用提纯的病毒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微量沉淀法表明此病毒与PLRV,PVX,PVY,PVS,TMV均无血清学关系.病毒分离物可摩擦接种茄科,苋科、藜科植物,并在不同指示植物上引起不同的症状,但只在普通烟上产生系统感染.电镜观察和DAS-ELLSA检测证实此病毒可摩擦回接马铃薯“紫花白”,但不引起明显症状.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4~10-5,体外存活期为6d,致死温度为80~85℃.与目前已报道的侵染马铃薯的各种杆状RNA病毒比较分析证明,此病毒是侵染马铃薯的一种新病毒,命名为马铃薯短杆状病毒(Potatorod-shapedVirus,PRV).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不同类型细胞缺陷小鼠,将其分成六个试验组,前三组为CBA/N与BALB/c小鼠交配所生仔一代,是B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其相应的对照小鼠,后三组为615B6/PB1-nu与C57B1/6-bg交配所生之仔鼠,是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与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小鼠及其对照小鼠,以上各组小鼠分别以1亿菌体布氏活菌苗注射小鼠腹腔,于注射后一定间隔检测抗体效价并取有关脏器做细菌培养,B细胞功能缺陷小鼠抗体效价为1:80-1:160,对照小鼠为1:160-1:640,T细胞和T、NK细胞功能缺陷小鼠抗体效价为1:4-1:80。对照小鼠为1:128-1:640,由于布氏菌是细胞内增殖,细菌主要存在于脾脏,故于45天时心血培养虽为阴性而脾脏仍有细菌生长,脾重的增减与抗体效价有一定关系,与活菌数不成平行关系,该小鼠为菌苗免疫机理探讨提供了模型。 CBA/N小鼠为X-链隐性突变,基因符号为Xid(X-Linked immunodeficient),此隐性突变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免疫调节基因也在此染色体上,该基因的隐性突变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CBCF_1是CBA/N与BALB/c鼠交配所生之仔一代,其基因型雌性为Xid/x是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雄性为Xid/y具有B细胞功能缺陷特性,可用于研究B细胞的发生,功能和异质性理想的动物模型。 615B6/PB1-nu为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型小鼠(简称裸鼠),61586/PBt-bg/nu为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型小鼠(简称beige裸鼠),该裸鼠和beige裸鼠是615/PB1-+/bg·+/nu♀与C_(57)BI/6-bg/bg·nu/nu♂交配所生之仔鼠,615/PB1近交系小鼠是经无菌剖腹产所得之仔鼠。上述小鼠用布氏活菌苗免疫,对其免疫后的反应进行观察,为以上小鼠的实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是通过特殊的加工手段,使其获得了高强度,并且在使用中通过张拉手段使混凝土构件形成了一种应力、其具有以下特点: A.可以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6.
根据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RNA的锤头状核酶,设计、合成了编码与其相应的突变核酶的cDNA,并克隆到质粒pGEM-4Z中,经序列分析及体外转录表明得到寒带的突变核酶基因重组质粒,从而为突变核酶的转基因及进上频琛麦在转基因马铃薯中表达引韦的抗性及机理创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罗晓星  杨静华  R.Rabinovici 《科学通报》2002,47(20):1556-1560
A至I RNA编辑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遗传信息修饰新机制,它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某些转录后的前mRNA必须经过A至I RNA编辑才能生成结构和功能正确的蛋白质。研究发现在内毒素刺激下小鼠肺、脾、胸腺和淋巴结等器官中RNA编辑酶活性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强,编辑酶活性在4-6h到达峰值,其增高活性的维持可以达16h。内毒素刺激后,自小鼠肺脏和脾脏分离出的mRNA中肌苷的数量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多,经过校正计算后的结果显示,与对照时间点的结果相比,内毒素刺激使pI增加达4.5倍。由于黑色素瘤细胞中内源性RNA编辑酶活性极低,由该细胞核失控转录出的RNA中的A几乎未受到编辑,然而将该RNA与小鼠胸腺提取物共同反应后,RNA中发生A至I编辑反应,这一编辑反应在内毒素刺激后的胸腺提取物中明显增强。结果表明,在内毒素刺激条件下,众多基因受到A至I RNA编辑的调控,并且提示RNA编辑酶可能在急性炎症时的调控免疫系统功能和调控基因产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液压缸发生内泄故障前后动力特性对比的理论分析方法,并对典型液压缸进行了分析,对液压缸内泄故障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 ( 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 RNA的锤头状核酶 ,设计、合成了编码与其相应的突变核酶的 c DNA,并克隆到质粒 p GEM-4 Z中 ,经序列分析及体外转录表明得到完整的突变核酶基因重组质粒 ,从而为突变核酶的转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核酶在转基因马铃薯中表达引起的抗性及机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