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追踪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简·欧特指出,在离太阳2万-10万天文单位的轨道上,有一个由1000多亿颗彗星组成的巨大光晕环绕着太阳,这个光晕有时被称为彗海.目前,天文学家对彗海的彗星数量,进一步估算在1兆颗以上,总质量是地球的25倍.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航行事业中最激动人心,但也最复杂、最困难的事.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遨游,并顺利返回地面,不仅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且引来举世关注与赞叹,更激发了读者朋友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数期刊载由我国著名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撰写的专栏文章,向您介绍载人航天的方方面面.本期介绍载人航天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编者  相似文献   
3.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在古代,根据明显的物理概念,将时间划分为年、月、日和小时,将空间区分为天和地,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划分渐渐地不能满足需要。
我们先来看时间的划分。现代科学诞生后,首先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需要将时间再细分为分和秒。随后,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工业化时代到来了,又将分和秒的时间细分扩展为全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将时间细分到微秒和毫秒。时间往大里划分还有年代(10年)、世纪(100年)和千年等。
我们再来看空间。直到飞机诞生和航空时代开始后,将宇宙空间划分为天和地仍然能满足需要。但航天技术诞生后,人们不仅可以离开地面进入空中,而且可以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天和地的划分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从人们都接受的航空和航天的区分来看,实际上已把宇宙空间划分为“空”和“天”。对此似乎没有多少歧见。这除了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外,主要是因为有严格的物理概念界定,“空”就是地球大气层空间,“天”就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
可能是由于“天”这个词过于生硬和缺乏口头语言的韵味,在不同场合,人们又采用太空、空间、外层空间和深空等多种称谓。“天”的范围过于广大,细分一下是必要的,但上述称谓实际上都是指“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
与时间的划分一样,空间的划分也必须有精确的物理概念界定,给人们以清晰的思路,这既是科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责任。
在已有的关于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的称谓中,“深空”和“外层空间”中的“深”和“外”都没有确定的物理性质界定,过于模糊和笼统。而“空间”与组成宇宙的总空间一词相同,空间的一部分不宜再叫空间,同时它也与日常语言中惯于使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空间”相混同。本人拙见,采用“太空”一词为宜,理由有以下5点:
1.“太空”一词我国古来有之,有深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其含义是指极高的天空,与“天”的含义相近,含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成份;
2.对“太空”一词,我们可以赋予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简称的含义,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物理概念。目前我们的航天活动,也正限于太阳系宇宙空间;
3.可为空间的进一步划分留有余地。当人类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时,我们可以相应地将“银河系宇宙空间”简称为“银空”,将“河外星系宇宙空间”简称为“外空”;
4.“太空”一词非常优美,具有诗的韵味;
5.这样明确的空间划分,完全可以与精确的时间划分相呼应。
下面谈一下关于“航天员”一词的看法。
在中国大陆,将驾驶航天器和在太空工作的人员称为“航天员”或“宇航员”。在港、台地区也有称为“太空人”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宇宙航行划分为航天(在太阳系范围内活动)和航宇(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两个阶段,因此,称“航天员”和“宇航员”均无不可。“太空人”的称谓则过于含混,容易歧解为“太空中的人”,那就与外星人混同了。
目前,“航天”这个词已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如航天事业、航天活动、航天技术、航天部、航天总公司和航天局,航天(空间)站、航天(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等。以此类推,将驾驶航天器和在太空工作的人称为“航天员”更顺理成章,“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似乎比“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更一致一些。
有人将整个宇宙航行也称作“航天”,那么,“航天员”的称谓就更理所当然了。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的健康和医护,与人在地面上的情况一样,是太空生活中的大事,但又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飞向火星     
去年6月 2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从“火星环球勘测者”探测器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火星上有水的确切证据,这显然是一个惊人的消息,但却不是探测火星的由头,而只是火星探测的一项进展。火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火星进行探测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探索是从来不会发生的。人们对火星探测已有过许多讨论和实践,如今,人们又开始热烈地讨论着开发火星的问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火星探测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古时候,人们把星空、星座和星星与人世间的事物联系着,认为它们的出没、位置和颜色变化等等,是社会福祉.国家兴衰、朝代更迭.伟人生死等等的预兆和反映,而火星的特殊颜色等因素,更引起星相学家的特别关注,从我们的祖先把火星叫做“荧惑”就可见一斑。 19世纪 70年代以来的近代,人们对火星探测趋之若骛,是因为火星生命之谜使然,这一直延续到航天技术诞生后的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代,虽然人们仍然关注着火星的生命之谜,但已开始与开发火星联系起来。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或者现今在冰冻表层下的液态水中仍然有低级生命,或者在火星上发现有低级生命的化石,那都可以成为开发火星的重要理由。 当然...  相似文献   
6.
千里碧波,闲庭信步;万里长空,身心化尘。当你感到与大自然融汇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快意村人类来说。最大的自然是宇宙空间、人与自然最自由和谐的关系,是人在宇宙空间畅游那种意境或许就是天人合一的境办宇宙航行,多么美好的事业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它对高技术的种种要求如何实现。面对它作一番畅想吧!我们乘坐的是一则艘巨大的冲压喷气宇宙飞船,它与冲压喷气飞机类似,在航程中用最前端的巨大漏斗形氢收集器,将散布在宇宙空间的氢分子和氢原子收集起来,作为核聚变的能源材料,以提供工农业和民用能源,并使飞船加速飞…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的健康和医护,与人在地面上的情况一样,是太空生活中的大事,但又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太空环境危机四伏,那里的超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和微流星体,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杀人不见血。如何保障人在太空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大难关,为此,从20世纪4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对太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将动物和其他各种生物送进太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目前,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命安全的生命保障系统虽还有待完善,但已能确保生命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9.
吃、喝、拉、撒、睡、行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无论个人和社会都为提高其质量投入了极大的力量。但作为一种习俗,人们的态度就不同了,对非常熟悉的漠然视之,而对不熟悉的异域习俗则津津乐道。太空相对地面来说当然是异域,所以人们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有很强的好奇感。这好奇感来源于不熟悉,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的健康含义是什么 就航天器载人轨道飞行而言,航天员虽处在失重和微重力环境中,但与人们的想象相反,他们在工作中消耗的体力是巨大的,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与人在地面上的健康含义是相同的.但是,航天员的健康又不仅仅是就太空工作而言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航天员返回地球以后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