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河南沁阳等九个“小城镇”的实际调查材料出发,较详细地讨论了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流量,形成、就业层次和社会影响,说明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方向关键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2.
遥感专家分类系统在滇西北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取滇西北香格里拉县的大中甸乡作为试验区,基于GPS定位调查对试验区典型覆盖地物的遥感多光谱信息进行测定与分析理解,集成GIS功能进行地形模型的变量处理,利用ERDASIMAGINE遥感专家分类系统模块,探索对试验区主要植被类型进行智能提取的知识库设计与分类组织实施.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相对于仅仅基于遥感光谱信息的传统分类方法,由于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组织多变量参与分类信息提取,并通过专家综合分析进行灵活多变的规则知识库设计,还可根据区域特征与环境资源管理需要对专家分类过程实行反复调试的功能,因此,专家系统技术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云南山区植被信息提取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试验结果,可通过适当的规则修改调整,将有关技术方法应用推广到其它广大山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滇西北纵向岭谷区北部并行而流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支流系统的演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研究区上述3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所有支流、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的有关地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拟合出了一系列相互关系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上述3条河流的支流地貌体系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对于一级支流的河道比降与流域面积来说尤其明显.相对来说,怒江和澜沧江的支流体系在河道长度与流域面积的统计关系上具有更多的共性,这尤其表现在总体支流以及一级支流当中;河道比降与流域面积的统计关系同样揭示了怒江和澜沧江具有更高的相似性,这尤其体现在总体支流关系中.造成上述相似性的原因在于,纵向岭谷区地质构造的相似性决定了地貌景观和物质条件的相似性,从而决定了支流体系演变的相似性.而怒江和澜沧江支流系统演变的高度相似性是由于它们同处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都受到构造作用的极大控制;金沙江略为远离该前缘地带,构造的控制作用较弱,其支流的地貌演变相对自由.同时,气候相对干旱,导致沟谷中径流动力较弱,径流对地貌系统的改造能力相对有限,与怒江和澜沧江支流系统相比,除了明显的共性外还存在些许差别.  相似文献   
4.
纵向岭谷区的跨境生态安全与调控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国内外跨境生态安全研究综合的基础上,系统地判识了纵向岭谷区存在的跨境生态问题类型、分布、特点、驱动力,提出了综合调控体系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除沙尘暴外,中国陆疆地带目前所面临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在纵向岭谷区均有分布,较直接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水电梯级开发、公路建设和国际陆路大通道开发、河道整治和国际航运开发、坡地开垦和矿山开发;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陆地,只能影响地域上有直接关联的区域;在国际水道系统中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以境内的生态变化对境外产生影响为主;在沿边地带则以境外的生态变化对境内的影响为主,其中尤以境外生物入侵的危害严重、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需要从边境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生态安全阈值设定、跨境保护区建设、生物入侵调控、生态安全监控平台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法规建设、合作机制以及机构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构建跨境生态安全多尺度综合调控体系.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在现有多重国际区域合作中,加强跨境生态安全维护的参与式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成立区域跨境生态安全风险基金、促进国际跨境生态补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预警系统等.研究为维护该区的跨境生态安全、减少跨境冲突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国其他陆疆沿边地区的跨境生态安全维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比尺(1∶40)物理模型,对某大型水电工程溢洪道"陡坡+跌坎"式消力池这一新型消能工底板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水跃完全或部分发生在陡坡段时,消力池不同位置板块的脉动压力、板块上举力频幅特性的分布规律与特征.试验表明水跃跃首部位始终是板块最易失稳区域,当单宽流量达到一定值后,跌坎下一段区域也是失稳重点关注区.对试验结果深入分析后表明:水跃跃首区域上举力均方根大致为脉动压力均方根0.55倍,其它区域为0.2倍,水跃跃首区域最大上举力大致为4.2倍脉动压力均方根,其它区域为1.5倍.揭示了此消能工上举力与脉动压力点面转换指标、底板稳定控制指标与挑跌流消力池的一致性;而消力池平底段采用透水底板可有效降低板块上举力,减小响应趋势基本呈指数分布,并与开孔率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漫湾库区生态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湾库区多陡坡,断层发育,地表破碎,雨量集中,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退化.通过实地调查及野外资料分析,介绍了该库区生态退化的几个表现:①景观变化,原994m以下河谷地带的村落、耕地、陆生动植物全部被淹没,在1000~1800m的谷坡地带,原有林地、草地、坡度稍缓的地方,均被新开垦的坡耕地和新建的聚落环境所取代.生态环境较以前脆弱,但因蓄水后库区水热配置条件的改变,使1000~1300m地带的植被条件变好,促进了库区植被的恢复;②1984年以后,库区及上游地区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长系列年径流量含沙量增加36.6%,年输沙量增加37.3%;③库容损害严重,1998年调查,水库建成的3年时间里,总库容淤损率已达到原设计标准的第5年水平,有效库容淤损率已达到15年的水平;④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山地洪水、崩塌等山地灾害频繁.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认为:①建库后坡地开垦,造成库区植被的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的加剧;②水库蓄放水造成库周边稳定性变弱,引起崩塌和滑坡;③因公路、水沟等水库相关工程设施建设引起泥石流等山地灾害;④库外上游环境恶化是库区泥沙、水质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例举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对地方生产、生活以及水库工程本身造成危害,提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维护的对策:①对库区内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地区的环境贫困人口和受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危害的人口,必须移民到库区外进行安置,以减少环境压力.目前,库区属于此方面影响的人口约1000人,需要重新安置费约3000万元;②以小流域为生态单元,将土地合理利用、灾害治理和社区发展相结合,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在南涧公郎河和风庆黑河小流域;③加大库周移民安置区重点山地灾害危害区的工程治理;④提高漫湾电厂库维资金的额度,直接用于库区移民安置区的绿化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扶贫开发建设;⑤治理库区外大理市及兰坪县境内的水污染企业,改善入流水质;⑥结合小湾大型电站的建设,加大澜沧江中上游干流河谷两岸的天然林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7.
论新形势下社区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大明 《科技信息》2007,(32):279-279
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是顺应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化趋势,满足社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探讨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滇西北纵向岭谷区北部并行而流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支流系统的演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研究区上述3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所有支流、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的有关地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拟合出了一系列相互关系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上述3条河流的支流地貌体系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对于一级支流的河道比降与流域面积来说尤其明显.相对来说,怒江和澜沧江的支流体系在河道长度与流域面积的统计关系上具有更多的共性,这尤其表现在总体支流以及一级支流当中;河道比降与流域面积的统计关系同样揭示了怒江和澜沧江具有更高的相似性,这尤其体现在总体支流关系中.造成上述相似性的原因在于,纵向岭谷区地质构造的相似性决定了地貌景观和物质条件的相似性,从而决定了支流体系演变的相似性.而怒江和澜沧江支流系统演变的高度相似性是由于它们同处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都受到构造作用的极大控制;金沙江略为远离该前缘地带,构造的控制作用较弱,其支流的地貌演变相对自由.同时,气候相对干旱,导致沟谷中径流动力较弱,径流对地貌系统的改造能力相对有限,与怒江和澜沧江支流系统相比,除了明显的共性外还存在些许差别.  相似文献   
9.
选取纵向岭谷区沿边地带为研究区域,基于LUCC遥感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处理,利用空间分析技术与方法,对该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空间扩散效应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揭示自然与人为双重作用下的边境地带地表覆盖景观模式、环境时空变化规律,为边境地带的生态安全调控提供基础依据.研究得出:纵向岭谷区沿边地带地表覆盖总体以林地为基质,以其他斑块为镶嵌体的景观模式;在自然与人为双重作用下,该格局各类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动态变化与转换关系;边境25个县市,随其内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调控水平不同,表现为其环境变化空间扩散所受阻力差异而呈现出空间片区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澜沧江允景洪站和毗邻的下湄公河清盛站1986-2004年逐日水位观测资料,采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五点滑动平均法以及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尺度内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水位的变化过程及其关联,并结合澜沧江干流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分析了电站建设可能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8年来,两站上下游水位变化趋势一致,其长期变化主要受到包括降水、太阳活动等大环境因素影响.目前澜沧江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对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在年际、年内时间尺度上的扰动不大,但对旬以内特别是日变化和瞬时水位的变化影响明显;两站各月水位极值以及极值出现的日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清盛站的变化,不仅受到上游(澜沧江)来水影响,两站之间的区间入流影响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