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立克次氏体的发现1909年,年轻的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H. T. Ricketts)在研究由扁虱传播的斑疹热.他在感染的寄主细胞里,发现了一类比通常所见的细菌小的微生物,后来证实正是它们致病.接着,他又很快发现斑疹伤寒也是由这类微生物引起的。在证明这点时,立克次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三种花卉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上海地区朝天椒、热带兰和郁金香三种患病植物,分离和观察到病毒质粒. 朝天椒又名观赏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感病朝天椒表现出下述症状:初期叶脉变黄,叶片出现花叶和斑驳,以后叶片变小,甚至成为蕨叶状.果实少而小,严重时不结果,  相似文献   
3.
枣树表现花叶症状极为普遍。它的主要表现为:叶面呈现黄绿相间的细碎斑驳,先出现在叶尖,后逐渐扩展蔓延全叶,在叶面形成凹  相似文献   
4.
朱本明、洪瑞芬等曾报道关于泡桐丛枝病的病原,自1978年起我们用人工合成培养基对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进行分离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5.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为鸢尾科植物。其柱头是一种贵重药材,中药又称西红花、藏  相似文献   
6.
我国植物类菌原体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日本土居养二等在桑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马铃薯丛枝病的病株以及感染翠菊黄化病原的矮牵牛的韧皮部筛管细胞里,发现一类在健康植株中不存在的新粒子。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表现出多种形态,没有细胞壁,仅具有厚度约10毫微米的三层单位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是常见的泡桐严重病害,病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关于其发病原因一直未能肯定。日本土居养二等曾在病株筛管部分发现存在类菌原体,因此自1967年起即认为该病病原为类菌原体,而非病毒致病。在我国泡桐丛枝病病原研究工作中,也已发现了类菌原体病原。  相似文献   
8.
地黄黄斑病,又名花叶病,是地黄新老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与地黄黄斑病毒有关。及时从地黄病株中检测出地黄黄斑病毒,对于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是我国分布广泛的一种落叶乔木。它生长快、树荫浓、抗烟防尘,适于绿化栽植、臭椿花叶病为其常见病害,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叶面斑驳,黄绿相嵌,并出现泡斑,叶片畸形,叶缘缺刻,有的叶片  相似文献   
10.
组织培养技术与植物病毒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植物病毒病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近年来进展甚快。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以及原生质体技术更是引人注目。运用组织培养技术防治植物病毒病同发展植物新品种,提高产、质量有密切关系,本期《组织培养技术与植物病毒病》一文,内容较丰富,可资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