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是目前理论背景最完善、构建方法最全面、实现精度最高的全球参考框架,并为其 他全球和区域参考框架提供基准。本文在介绍ITRF 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着重从ITRF 的多技术组合模型、框架基准 的定义与确定方法,以及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站坐标时间序列的质量三个方面回顾了ITRF 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3,1995和1997年3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资料测定了青藏高原GPS监测站的三维位移速率,并由此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GPS 多期精密复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仍以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拉张、垂直方向隆升为主.喜马拉雅块体的相对汇聚速率大约为(19.5±1.7)mm/a,拉张速率大约为(5.5±6.0)mm/a 左右,隆升速率大约为(7.6±5.2)mm/a.西藏块体相对于格尔木南北向缩短率大约为(9.3±4.6)mm/a,东西向拉张速率大约为(8.7±6.4)mm/a,中部拉张速率最大约为(15.6±6.30)mm/a,反映了高原侧向挤出运动.喜马拉雅块体以压应变为主,西藏块体中部以张应变为主,最大张应变率和最大压应变率分别为0.131×106和-0.189×10-6 a-1.  相似文献   
3.
基于增强现实的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及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勇  施闯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9):1991-1995,1999
提出了增强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虚拟三维数据模型的框架,进行了基于增强现实的三维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的研究,阐述了基于增强现实的空间分析的特点和空间分析模型,最后以三维管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在三维管线可视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3, 1995和1997年3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资料测定了青藏高原GPS监测站的三维位移速率, 并由此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 GPS 多期精密复测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仍以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拉张、垂直方向隆升为主. 喜马拉雅块体的相对汇聚速率大约为(19.5±1.7) mm/a, 拉张速率大约为(5.5±6.0) mm/a 左右, 隆升速率大约为(7.6±5.2) mm/a. 西藏块体相对于格尔木南北向缩短率大约为(9.3±4.6) mm/a, 东西向拉张速率大约为(8.7±6.4) mm/a, 中部拉张速率最大约为(15.6±6.30) mm/a, 反映了高原侧向挤出运动. 喜马拉雅块体以压应变为主, 西藏块体中部以张应变为主, 最大张应变率和最大压应变率分别为0.131×10-6和-0.189×10-6 a-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