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安徽两省凹凸棒石粘土成矿带坡缕石含矿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外生条件下,特别是形成凹凸棒石粘土的强碱性介质条件下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即在低温条件下,它们的化学活泼性显著减弱;它们的赋存形式除与元素的离子半径,水合半径,水合能(K/mol)有关外,还与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表面电化学性质,以及外生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原陆壳“稳定”区已经初步具备陆壳特征,沉积区属于稳定的浅海,其沉积物来源于同期的稳定陆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进一步改进关键性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淬火高压釜系统成功地完成了四个系列的含水卤化物介质-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实验。确定了一批钨锡流-熔分配系数;并建立了它们与卤化物摩尔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分析了氯、钠、氟、钾对钨锡流-熔分配的影响;指出传统的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值得修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杨家杖子燕山期各期侵入岩与辉钼矿矿化间时空关系的剖析及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和微量元素等方面特征的研究,作者认为,本区燕山期侵入杂岩体晚期的花岗斑岩类小侵入体与钼矿化具有最密切的空间、时间和成因联系。花岗斑岩顶部围岩裂隙以及与碳酸盐围岩接触的内外接触带是钼矿富集的主要有利部位。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锰的氧化主要是Mn2+向高价态(Mn3+,Mn4+)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氧化实验与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溶解的Mn2+很容易被氧化,而固态的碳酸锰相对Mn2+氧化进行得较慢;碳酸锰矿石与纯碳酸锰相比,氧化反应进行得较彻底,所得产物都是稳定的高价化合物;锰的氧化速率不仅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而且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碱性条件以及非锰金属离子有利于锰的氧化.  相似文献   
6.
论地洼学说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洼学说是融大地构造学、成矿学及地壳动力学等为一体的综合理论体系,对人类认识地壳的演化运动规律、地壳中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开发和利用地壳中的矿产资源等,都有重大的贡献.作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的8个方面论述了地洼学说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国达矿(Ag9FeTe2S4), 产于中国胶东金矿区埠南金矿的含金-银的黄铜矿-石英脉中, 呈5~70 μm的半自形-他形粒状与方铅矿、黄铜矿、碲银矿、银金矿、自然银、未定名的Ag6TeS2, Ag16FeBiTe3S8共生, 并被自然银和螺状硫银矿包围交代. 其平均化学成分(16个EPMA分析值)为Ag8.97Fe1.00Te1.99S4.04, 理想化学式Ag9FeTe2S4. 利用甘多菲照相及同步辐射迴摆照相技术, 获得陈国达矿的67个衍射线, 主要衍射强线的d值和相对强度(括号中)为: 6.742(69), 6.416(39), 5.951(33), 3.265(100), 2.981(24), 2.649(22), 2.25(24), 2.188(71), 2.142(22), 2.123(31), 2.044(23), 1.949(33). 该衍射数据指标化为斜方晶系, a = 12.769 (2) Å, b = 14.814(2) Å, c = 16.233 (1) Å, V = 3070.6 Å3, Z = 9, dcal = 6.85 g/cm3. 反光显微镜下, 陈国达矿的光学性质与硫银锡矿接近, 浅灰色, 无明显非均质性, 摩氏硬度2~3, 颜色指数: x = 0.3027, y = 0.3076, Y = 25.78%, λd = 474 nm, Pe = 3.68%. 该矿物以中国地质学家、地洼学说的创立人陈国达教授的姓名命名. 该矿物及命名经IMA-CNMMN于2004年投票通过. 2005年作者补充数据后, 由CNMMN主席正式公布, 批准号2004-042a.  相似文献   
8.
钨、锡液态分离成矿作用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和熔-熔分配实验结果为花岗质岩浆液态分离成矿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在实验范围内,钨、锡的流-熔分配系数和都很小,其最大值然而,钨、锡的熔-熔分配系数都大于1,其最大值分析估算表明,花岗质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难以形成大、中型钨锡矿床,而液态分离作用是形成钨锡矿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寒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但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采用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难度较大的特点,以青海省乌兰-都兰地区(简称两兰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多元找矿信息的空间相关关系,采用遥感化探信息融合处理技术,提出基于套合关系的彩色图像合成、基于耦合关系的HIS彩色空间变化、二维相关编码和关联系数变换等综合技术模型,优选出具有地质找矿意义的综合异常和有利矿化地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实现遥感与化探信息的综合处理,优选出找矿异常和找矿目标,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以及找矿技术方法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阶段,胡篦型铜矿床是经中条期裂谷环境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条褶皱造山运动时的变形变质改造成矿作用和西洋河期再生裂谷环境中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