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新型N-TiO2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张纪伟  金振声  吴志申  张顺利 《科学通报》2007,52(16):1973-1976
以纳米管钛酸为前驱体, 在氨气气氛中600℃热处理, 制备得到新型氮掺杂TiO2. 这种二氧化钛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吸收, 晶型为锐钛矿. 实验表明, 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脱色性能比相同条件下处理P25-TiO2得到的氮掺杂TiO2高. ESR结果表明, NO修饰的束缚单电子氧空位(V-8226;-NO-Ti)的生成, 是氮掺杂TiO2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986年南海季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南海与季风相互作用, 用观测资料, 计算了1986年南海季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 结果: 南海夏季风爆发及其控制南海时, 位于(20.49°N, 114.14°E)附近海域, 在热带辐合带和热带气旋系统内, 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 潜热迅速跃升, 1986年5月23日在台风系统内, 感热出现正值,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是主要现象, 主要贡献来自潜热. 夏季风控制南海天气晴好时, 海面温度虽然较高, 感热却出现负值, 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是主要现象, 主要贡献来自海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和感热, 结果与闫俊岳等的不同. 夏季风结束后, 南海受东北季风控制时, 海气界面热量交换非常强烈, 南海对大气加热是主要现象, 主要贡献来自潜热, 冷空气到达海面时, 感热量值迅速跃升均为正值. 结论: 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的变化与海面温度变化趋势不一致, 季风控制南海时, 南海对夏季风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张纪伟  沈素开  张帅军 《科技信息》2010,(16):276-276,279
在体育的演变过程中,体育自身内部矛盾是推动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体育进程时,就会发现体育运动虽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但是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只有用辩证视角来把握体育内在的相互斗争、相互促进的矛盾运动。我们才能使体育运动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了辩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