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进程,全球的经济建设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而机械设计作为许多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它的发展已然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总应该重点提高和改进机械设计方案,进而使机械化生产进程更为显著。而从整体发展来说,机械材料的选择作为机械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制约机械设计产品的质量和它在相对应产业的创新和应用。本文从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高含沙水流河床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过程响应模型试验原理,模拟了高含沙水流河道的形成过程,从平面、横断面和纵向变化3方面揭示了高含沙水流窄深河道的形成过程及河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含沙窄深河道形成初期,河道平面摆动剧烈,同时水流漫滩并大量淤积,河床抬高,主槽保持窄深形态;在后期,水流不漫滩和保持高含沙水流的条件下,这种单一窄深河道形态变化较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海潮对河口河道水位等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关系到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又直接与河口治理规划,河口地区防洪密切相关,海潮对河口河道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二维水动力有限元数学模型为手段,选取黄河河口莱州湾清水沟入海流路为研究对象,在入海河道上足够多的典型位置处的水位和流速为对象,通过对沿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分析研究得到3 000 m^3/s流量下海潮对河口的影响范围在距离口门约5~10 km的范围内,计算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海潮对河口河道水位等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关系到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又直接与河口治理规划,河口地区防洪密切相关,海潮对河口河道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二维水动力有限元数学模型为手段,选取黄河河口莱州湾清水沟入海流路为研究对象,在入海河道上足够多的典型位置处的水位和流速为对象,通过对沿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分析研究得到3 000 m3/s流量下海潮对河口的影响范围在距离口门约5~10 km的范围内,计算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以K2S2o8作为引发剂,使用全滴加法制备自交联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乳液过程中,复合乳化剂用量及相对比例,引发剂用量及滴加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同热分解引发剂相比,对相同聚合体系,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在较低温度聚合得到稳定的乳液。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催化剂,醇类型及用量,醇解时间,加料方式等各种因素对PET废料醇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以此醇解物与顺酐反应,再用松香改性,制得了贮存的对苯型不饱和原酯树脂,大大提高了与苯乙烯的相溶性。  相似文献   
7.
8.
建立了二维浅水流动的旋涡诱导速度公式,在已知旋涡场和胀量场时,由该表达式可确定流动速度场,对比分析了二维浅水流动中的涡运动与可压缩流动中涡运动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离散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散涡方法已成为计算流体力学中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数值方法.本简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我们对该方法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初步介绍了近十余年来,我们在离散涡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因素对于堰塞坝漫顶溃坝过程的影响,该文针对入流流量、坝体坡度、坝顶长度和坝顶高度4个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9组对比试验,研究了4个参数对溃坝冲刷过程、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流流量和坝顶高度对泄流过程影响较大且与洪峰流量成正相关关系,但坝顶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峰现时间的延后;减小坝坡度和增加坝顶宽度都能减小冲刷速率从而起到加固坝体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洪峰流量并延长峰现时间。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漫顶溃坝洪水预测模型,并对9组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