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心区和边缘区大仓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汪永庆  张知彬  徐来祥 《科学通报》2001,46(19):1644-1650
生态环境破碎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是当前异质种群理论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以1999年华北平原及周边5个地区的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种群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中心区、边缘区和半岛区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发现:(1)位于分布中心区的饶阳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位于次中心的固安、太康种群遗传多样性次之,位于边缘区和半岛区的顺义和门头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2)种群遗传多样性与该种群离边缘区的距离呈显示正相关;(3)许多RAPD位点表型频率在5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边缘区种群RAPD位点缺失明显多于中心区种群,有个RAPD位点表型频率与纬度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不同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边缘和片段效应,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的效应是导致边缘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支持边缘效应,隔离小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普遍利用外激素进行性识别。具有性识别功能的外激素可能由身体各个发出气味的部位产生,例如,尿液、粪便、唾液、精液、胚胎液、阴道分泌物、特化皮肤腺分泌物等。外激素的产生器官,尤其特化皮肤腺的形态、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和性识别功能有季节和性别的差异,并且受到脑垂体、内分泌腺和性腺分泌激素的调节。确定气味的识别功能和产生源,常利用被试鼠对雌雄气味的行为反应差异;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常采用切除有关的激素分泌腺和植入外源的激素后,气味产生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分泌物化学成分,以及对气味的嗅觉反应的变化的方法;化学研究涉及到气味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的鉴定还要和生物测定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张知彬  盛承发  马祖飞  李典谟 《科学通报》2004,49(16):1634-1637
非典给亚洲许多国家, 尤其中国, 带来了巨大损失. 有关其暴发流行规律尚不完全清楚. 拟通过根据政府发布的SARS病例信息, 寻找能揭示其暴发流行规律的数学模型, 并分析地区间差异. 鉴于非典病例数随着防治措施的加强应逐渐减少, 我们假设病人累积数可能符合种群动态研究中著名的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model), 即病例数增长率应与病人累积数呈线性负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包括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香港以及新加坡的非典病例数增长率与病人累积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 各地基本传染指数(R0)为2~5.6. 河北、天津的R0显著高于山西、内蒙古、北京、香港、新加坡. 亚洲地区非典暴发流行规律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 非典病例数与病人累积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有利的防控措施. 使用该模型, 基本传染指数(R0)和最大病例数可以较好地提前估计.  相似文献   
4.
黄胸鼠的取食与贮藏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用活捕笼捕获黄胸鼠12只,以花生、油茶及假海桐为备选食物,在围栏条件下对黄胸鼠的取食及贮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主要集中贮藏食物;与油茶等林木种子相比,黄胸鼠更倾向取食和贮藏花生种子;黄胸鼠在巢外取食的位置一般会位于巢穴与种子释放点之间的区域,这可能是回避捕食风险的反映,每晚在巢内也会取食部分种子;黄胸鼠夜取食种子9.28±2.79g,约占其体重的10%左右.因此,黄胸鼠对林木种子有一定的捕食压力,但对种子扩散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与大尺度,超长期生物灾害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知彬 《科学》1999,51(1):34-36
  相似文献   
6.
张知彬 《科学通报》2001,46(3):197-204
旋鼠(Lemus spp)和田鼠(Microtus spp)种群暴发问题已困扰种群生态学家70余年,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最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动物种群发生的关系开始引起生态学家的注意,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欧洲的旋鼠和田鼠种暴发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研究发现:1962-1984年,挪威的旅鼠倾向于在南方涛动指数(SOI)高峰值年或次年大发生(P=0.057);D 19885-1931年,法国的田鼠货向于在SOI的高珠前一年大发生(P=0.01);在1946-1993年,芬兰北部的旅鼠倾向于在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大发生(P=0.022),其种群密度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值或前一年大发生(P=0.011),也倾向于在SOI的高峰值的一年大发生(P=0.030);挪威的旅鼠与法国的田鼠,以及波兰与芬兰的鼠类种群暴发均有很大同步性。研究认为,与ENSO关联的气候或食物可能是欧洲的旅鼠和田鼠群暴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论生物系统中的功能不守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一次转换所做的总功应等于输入的总能量。但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换是多次的,其总功之和大于系统输入的总能量,此现象称之为功能不守恒性。能量转换效率越高,功能差别越大。能量通过细胞水平的多次转换,总功可提高至2倍左右。能量通过生态系统水平多次转换,总功可提高至1.4倍左右。通过系统内各子系统能流之和称为序能,反映了系统有序性大小,它取决于系统输入总能量和能量转换效率。根据序能原理,用GDP^2/9(GDP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能量总输入)反映人类社会功能和效率,要比单纯用GDP更客观。绿色GDP应同时考虑使GDP^2/Q增长最大和使自然生态系统的序能最大。人的经济行为和动物的行为对策也符合序能原理。  相似文献   
8.
SARS-CoV对幼年和成年布氏田鼠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 = 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 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 表现为口鼻有出血, 肠道出血; 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 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 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 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 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 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 且病毒分离为阳性; 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 结果表明, 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 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 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小型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