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金龙如  冯江  孙克萍  刘颖  吴磊  李振新  张喜臣 《科学通报》2005,50(13):1334-1339
在自建模拟实验室(9 m×4 m×4 m)内驯养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夜间在实验室内和野外观察蝙蝠的捕食行为, 并通过收集蝙蝠的食物残体和参照调查的当地昆虫区系鉴别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的种类. 研究表明, 马铁菊头蝠夏季食物主要以鳞翅目为主, 包括11科30余种蛾, 主要以夜蛾科Noctuidae (数量百分比为36.6%)、天蛾科Sphingidae (24.1%)、尺蛾科Geometridae(13.4%)和刺蛾科Limacodidae(9.5%)为主, 捕食的鳞翅目昆虫前翅翅长多介于10~40 mm之间(数量百分比为97.7%).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马铁菊头蝠在捕食过程中不是随机捕食, 而是有选择性. 捕食方式主要为空中飞行捕食(昆虫夜间活动高峰期)和鹟式捕食(flycatching)(昆虫夜间活动高峰期后), 没有观察到地面拾遗式捕食.  相似文献   
2.
冯江  刘颖  陈敏  李振新  张喜臣  周江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2):1247-1252
研究了普通伏翼蝠成蝠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及捕食策略,并研究了其幼蝠的声波特征.结果表明:普通伏翼蝠成蝠回声定位声波为声脉冲时间长度中等的FM型,一次完整的声波包括1~2个谐波,在不十分复杂的环境中掠食中等大小的静止昆虫;幼蝠发出频率较低、声脉冲时间较长、结构不固定的不连续叫声.利用SPSS11.0软件对成蝠与幼蝠声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发现成蝠与幼蝠叫声存在较大差异,幼蝠的不连续叫声亦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且主要存在于异母所产的幼蝠个体间.讨论了成幼声波差异产生的个体发生学原因,幼蝠个体间声波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在普通伏翼蝠母婴交流行为中的主要作用.为深入研究蝙蝠幼蝠声波与母婴交流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蝙蝠保护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节肢动物而言,它们是捕食者;对于某些脊椎动物而言,它们是被捕食者;而且它们还是种子的传播者和花粉的传授者。在一定生态系统是蝙蝠可能起到关键种的作用。我国对蝙蝠的研究与保护现状令人担忧。文中提出了5项主要研究和保护对策:种类编目;栖息地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觅食地以见觅食路线的保护;冬眠区的保护;通过立法和宣传教育促进社全社会对蝙蝠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