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75,20(5):220-220
前所实现的1-芳代烷基呲唑酮-5类的裂解-聚合反应,为一种特殊的缩合聚合反应。这一反应的特点是,起始于反应物C—N键的断裂,裂解出的芳代烷基碳正离子作为活化粒子,进攻π-电子体系并导致形成新的C—C键。该型反应的最终产物可视为原反应物的降解产物以及断裂掉的芳代烷基  相似文献   
2.
但是,多年来,这一生物碱却一直被认为无生物活性。因而没有找到用途,且被视为从某些天然物中提取托品类生物碱的过程中的废弃物质。 我国西南地区盛产的野生的唐古特山茛菪[Anisodus tanguticus(Maxim)Pascher],其中红古豆碱的含量很高。在四川、西藏某些地区采集的茛菪根,其红古豆碱的含量甚至可超过其中托品类生物碱含量的总和。因此,改造并综合利用红古豆碱,则是生物碱化学中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1877年发现卤代烷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以来,先后曾研究过关于酰氯类、关于多卤代烷、不饱和多卤衍生物、氯代醚、环烷烃类的卤衍生物及卤代羧酸的酯类等化合物与烯属烃类或氯代烯类的加成反应,但是,关于氯代杂环化合物与烯烃的加成反应的研究,则还是一个空白的领域。为了合成β-(1-酞嗪异丙基)肼,我们研究了1-氯酞嗪与丙烯的加成反应,以期首先制得β-(1-酞嗪异丙基)氯。由于该反应是属于尚未被探索过的杂环体系的氯代物与不饱和烯属烃类的新型加成反应,所以可以期待该方面之研究工作的某些合成与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64,9(6):531-531
1-苄基-3,4-环四次甲基-吡唑酮-5(Ⅰ)与多聚磷酸共热,可发生一种新型的降解与聚合反应——“裂解—聚合”:  相似文献   
5.
在前文中,本文作者之一曾报告了关于β-芳基乙肼及其相应的吡唑酮-5的合成及某些反应和性质的研究。不久以前,又报导了关于利用稀水合肼的苄基化反应并合成了苄肼和苄基吡唑酮的多氯化合物的工作。所有这些,对于芳代烷基肼类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反应以及应用方面提供了某些新的资料和可能性。 工作进一步的发展使我们考虑到至今尚未被研究过的α—萘甲基肼及其衍生物,如其吡唑酮-5,可能具有较之我们所研究过的芳代烷基肼类更为特异的生理效应和反应性能。特别使我们感到兴趣的是:这样的吡唑酮可能存在的另一形式,即烯醇式之5-位的羟基距离萘环中之α-H原子较近,而按照已知的计算结果,α碳原子上的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 尤其在深层获得数个重大新发现, 展示了良好的发现前景.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那里的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灰岩礁滩体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储层为陆棚边缘礁滩体, 以低孔-特低孔、低渗为特征, 非均质性强, 目前埋深在4500~6500 m. 研究发现, 良里塔格组深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除受早期高能沉积相带、溶蚀作用等控制外, 喜山期以来发生的天然气强充注过程形成裂缝网络, 对优化和改善储集层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重点探讨了天然气晚期强充注与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改善的关系, 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与模式, 有利于对勘探靶区的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目前仍属医学上的疑难病症之一。本期所刊《冠心病与化学防治问题》一文的作者,通过测定血液的pH值,提出了一个关于粥状动脉硬化的胆固醇的“载体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水合肼的苄基化反应。发现了,用过量并能反复利用的稀水合肼进行该反应时,在低温的条件下,作为极易发生的特征反应为多苄基化,且主要生成物N,N’—二苄基肼。当苄基化温度为90°—95°时,则主要发生-苄基化反应,采用30%的水合肼进行苄基化时,苄肼之收率为51%;采用40%的水合肼时,苄肼之收率为62%;而当采用50%的水合肼时,在我们控制的特定条件下,几乎可以完全避免多苄基化的反应,一元取代物,即苄肼为主要产品,其收率可高达86%。鉴于稀水合肼的易于荻得和价格较低,因而由研究苄基化反应所得到的高产率的合成苄肼的上述方法,将适合苄肼,这一重要的中间化学药品的大量备制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75,20(9):427-427
红古豆碱(Cuscohygrine)从天然资源中被发现并单离成功,已有约一个世纪的历史,其结构亦由合成方法确证为:  相似文献   
10.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75,20(4):191-191
资料[1—3]曾报道过,在多聚磷酸的作用下,某些1-芳代烷基-3,4-环四次甲基呲唑酮-5,例如(Ⅰ)、(Ⅱ)、(Ⅲ)、(Ⅳ),可发生一种特殊的经过降解的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