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刷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建模,用M文件来编写功能函数,实现了电流滞环和转速模糊控制的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仿真.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电机的动静态性能,得到了电机运行时的反电动势、相电流、转矩和速度曲线,与一般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相比,系统响应时间缩短一半,且无超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该模型准确易行,便于替换和修改,为今后分析该类电机和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B,P,As离子注入单晶硅中的浓度分布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快速热退火对3种注入离子浓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3种离子在快速热退火后浓度分布的修正模型,由修正后的模型得到的多次离子注入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文中分析并设计出了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并使用PHP编程语言进行了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艾伦·坡的效果美学是艾伦·坡写作的核心,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作者写作的篇幅和作者写作时预设的写作效果,而且大多数关于艾伦·坡的效果美学的研究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的,本文将从接受美学角度-读者的视角探讨艾伦·坡如何在其作品中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意识从而展现自己的效果美。  相似文献   
5.
玛雅大屠杀     
一千多年前,在一片浓密的雨林中,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留下了成千上万的人类骸骨。一千多年后,水坑中保留下的有力的证据,向我们揭示了大屠杀死难者的身世和遭遇,以及历史上一个伟大文明的覆灭。  相似文献   
6.
王冰冰  周会娟  贾耿华 《科技信息》2009,(23):I0158-I0158,I0180
本文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教师要精心构思,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谭玲玲  周会斌 《科技信息》2012,(5):56-56,43
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角色互换式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这五个方面应该是重中之重: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方案的精心设计和实施;考核体系的科学合理以及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地基板-地基土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证实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基土的材料非线性、地基板-地基土之间的状态非线性、地基板的长宽比以及厚度等因素对地基板非线性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地基板-地基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响应状态.  相似文献   
9.
李心清  周会 《大自然探索》1999,18(1):103-106
本文利用辩证法的思想,以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怀的依据,论证了环境科学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特点和未来环境科技工作者必须走多学科相互交叉之路的观点。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成才之路要求未来环境科技工作者不仅具备广博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保持对学科前沿的掌握和对实际需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周会芬 《科技信息》2008,(11):92-93
文章从接触电流成因、导致接触电流偏大的因素等2个方面对接触电流偏大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某电子设备的实例详细论述了该问题的解决过程,并最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提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文章最后提出了"过度设计"的概念,指出了它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